nav分隔線 nav分隔線

聯成電腦設計好文分享:淺談“可用性度量”的重要性

icon_fb icon_twitter icon_google
聯成電腦設計好文分享:淺談“可用性度量”的重要性

文、Livia Yang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在近年火到不行,好像企業宣稱很重視用戶體驗就成功一半了,或騙到不少人投履歷(咦?)。

 

 

聽起來很玄!可是為什麼常常聽到

 

A用戶:”誒誒誒~~我覺得這個App超好用又方便耶,一下就懂。“

 

B用戶:”拜託~我覺得超難用又很卡,我用不到三分鐘就卸載了。“

 

所以在兩類用戶都是核心客群的前提下,這個App的用戶體驗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就要回到怎麼“測量“用戶體驗,以確保在開發產品時,我們是不斷往一個好的、流暢的用戶體驗前進。

 

 

可用性度量:一個可以測量用戶體驗的工具

 

透過可用性度量(Usability testing),我們可以有效的評估用戶體驗,例如:

• 用戶在預定一個房型時需要多少時間?

• 用戶在登入帳號時,犯了多少錯誤?

• 有多少用戶在沒有文字說明下,能夠輕易地使用新型咖啡機而感到開心?

• 有多少用戶因為看不清楚產品盒上很小的序號標籤,無法順利使用服務而感到沮喪?

 

任務成功率、完成任務花的時間、滑鼠點擊或鍵盤輸入的次數、自我報告挫折和愉悅感程度等,這些都是可用性度量的例子,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優化用戶體驗的啟發,和確定我們相對競爭對手所處的位置,並集中火力改善那些用戶最為困惑、低效的地方(簡單來說,就是CP值比較高啦 XD)。

 

 

要度量之前,先知道什麼是可用性

 

可用性的定義有許多,這裡節錄幾個。

 

l“特定使用情況下,特定的用戶完成特定的目標時,產品所表現出來的效果、效率和令人滿意的程度。”- 國際化標準組織(ISO)

 

l“可用性是一種產品開發方法,為了降低成本和使設計出來的產品和工具符合用戶的需求,整個開發過程都需要結合直接的用戶回饋。”-可用性專業協會(UPA)

 

恩…感覺好繞舌。我覺得一言以蔽之,可用性主要關注在用戶使用產品成功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好的體驗=用起來很順又驚喜感到好棒棒)

 

 

拆開來看就是用戶

• 能否有效完成某個任務 (effectiveness)

• 完成任務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 (efficiency)

• 操作任務時,滿意的程度 (satisfaction)

 


 

來看案例,馬上秒懂

我找了幾個做可用性測試的案例和大家分享。

 

 

#1 架一個給小孩用的網站

 

影片一開始,先介紹目的,並讓受訪者放輕鬆,同時也問了一些問題確認為目標客群(例如:妳常用網站嗎?)

 

此次測試使用的是低保真的原型,好處是可以快速的測試想法,且不會耗費大量開發成本,也讓受訪者更專注在表達對產品的預期。

 

另外,影片中也透過模擬產品互動的方式(真的拿色筆去塗紙張),來確認受訪者的期待。不過其中有一些問題相對偏引導,這點是在測試過程中應注意的部分。

 

 

 

#2 ZARA App從可用性測試到優化策略

 

Zara: A Usability Case Study

來源:Zara: A Usability Case Study

 

中文版點這裡

 

 

對!就是平價時尚的ZARA服飾!文章作者嘗試定義用戶 →進行可用性測試 →找出關鍵問題 → 提出優化方案 → 驗證設計,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具體案例,另外,也點出了可用性測試除了針對既有的產品設計之外,在一開始的產品設計中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最後,要怎麼做可用性設計呢?我覺得這是一門需要靠練習和經驗累積的工作,很高興UX四神湯的Wei分享自身的小撇步,想進一步深入了解的人不妨花個幾分鐘閱讀哦!

 

 

文章轉載自「medium」,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好的用戶體驗誰說了算?淺談“可用性度量”的重要性​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