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分隔線 nav分隔線

聯成電腦分享:自由遊戲的意義-我們不只在玩樂,更是在學習

icon_fb icon_twitter icon_google
聯成電腦分享:自由遊戲的意義-我們不只在玩樂,更是在學習

文、Andy Kao

 

 

嘿!你也喜歡玩遊戲嗎?你喜歡的遊戲是哪種類型的?又是什麼樣的遊戲會讓你想推薦給你的朋友們?有時候我玩到一款很棒的遊戲時都會覺得:「哇~這些遊戲真的做得超讚的,好想推薦朋友們一起玩!」這類的遊戲並不是單純因為好玩、畫面很精緻,而是因為這些遊戲是有意義的。

 

遊戲不只是我們常看到的電腦或手機遊戲,而是藉由許多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可能是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拿竹筷子及橡皮筋做成竹製手槍、與同學出遊玩的大地團康活動、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時總會拿出來玩的撲克牌或大富翁、甚至是這幾年搭著 AR 及 VR 風潮推出的互動遊戲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遊戲類型。不論是哪種遊戲方式,你是否想過哪個遊戲是會讓在遊戲中成長的呢?

 

Minecraft — 一個能邊玩邊學程式的教育類遊戲

 

 

伴隨成長的自由遊戲

 

| 如果愛玩是我們的天性,那是否應該順著這個本能來學習事物呢?這樣或許能讓學習更簡單有趣,也能擁有更大的創造力吧?

 

自由遊戲(Free play)一詞源自於德國的教育,指的是為孩子創造適合遊戲的環境與時間,且將自由遊戲視同學習,在幼稚園有極重要的地位。這個概念在 1836 年由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riedrich Fröbel)提出,他運用自己的數學及建築專長為當時兒童機構內的孩子設計了幾套以幾何造型為基礎的玩具。福祿貝爾後來將當初這個兒童機構命名為 Kindergarten,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幼稚園。這印證了在接近 200 年前,人們就已經透過遊戲教育讓孩童訓練創造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恩物 — 福祿貝爾當初所創造的玩具

 

 

當初福祿貝爾發明的其中一種教材是上圖的六色球,用這些柔軟的毛球讓孩童們訓練手掌握力、辨識色彩的能力,操作時產生的動態也能訓練他們對空間觀感的初步認識,甚至激發更多想像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覺得自己小時候拿起蠟筆在紙上亂塗,雖然一點技巧都沒有,但現在重新拿出來一看,會覺得自己以前的想像力怎麼可以如此豐富有趣,現在卻什麼圖都畫不出來了。那是因為在幼兒時期,大部分的嘗試和學習都是伴隨著遊戲的成分自然產生;而小時候不需要考慮現實社會的壓力,做什麼事情都是覺得有趣的。

 

 

 

遊戲的教育

 

愛因斯坦曾經說:「遊戲與玩樂是最高形式的研究方式。」兒童在長大過程中會透過許多方式了解原本不懂的事情,可能是透過觀察、觸摸、思考或創造來達到目的。設計良好的遊戲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教育意義,還能讓玩家沈浸在當下的情境,更有效率地學習。

 

 

《Minecraft(中譯:當個創世神)》讓玩家在自己的三度空間裡面創造和破壞,打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藉此學習編碼。Minecraft 在遊戲世界中提升了大家對程式語言的興趣,也在幾年前正式推出教育版本並納入正式課程中。丹麥教育學者 Katja Borregaard 將《Minecraft》納入教材後,學生學會互相合作、積極討論,也培養了自動自發上網找尋資料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樣是將遊戲帶入教室的例子是,Paul Andersen 是一位美國的生物先修班的老師, 他認為:「既然遊戲是有趣的,上學也應該要是有趣的。」他將課程改造成電玩遊戲《Biohazard 5》,達成了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找尋答案的目標。影片中他提到《Star Trek》(中譯:星際爭霸戰)裡的一幕,是主角被許多螢幕包圍著,螢幕中的影片不斷丟問題和訊息給他,這就很像他的學校生活。許多人或許覺得可以透過影片來教導學生達到自動化的學習,但這種教學方式是很無趣的,因此 Paul 在他的課程中加入了社交元素,而這也是學生上學的一個學習目標。

 

 

Scratch 類似積木型的學習原理

 

 

Scratch 是一款能讓使用者拖移積木組件來達成角色互動及動作的教育軟體,Mitch Resnik 在 TED talk 裡提到他使用 Scratch 製作互動母親節卡片的經驗,不只是他自己,Scratch 也讓許多使用軟體的孩童製作了卡片送給他們的母親。讓 Mitch 感到最開心的是,孩童們就算沒學過真正的程式語言,卻也用 Scratch 達到了目的,並對新科技越來越熟悉。我覺得這個設計概念非常聰明,他考慮到許多孩童從未接觸過程式語言,卻接觸過 Lego 等積木玩具,將小時候玩積木的概念轉化成一套軟體,讓大家更無痛地學習程式語言,並讓這趟學習旅程變得有趣,我覺得這是很偉大的!

 

遊戲是一種富有高度情境和情感的媒介,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如果能主動將各種生活情境與不同的知識、記憶做連結,就可以變成一種學習歷程,產生成就感和認同感。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心目中熱愛的遊戲吧?哪天若有時間重新拿出來玩,你可以思考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那麼喜歡這些遊戲,然後在遊玩的過程和結束之後,你是否有所學習了呢?

 

 

Reference:

[1] Friedrich Fröbel

[2] 自由遊戲在德國幼稚園課程中的角色 — 吳淑真

[3] Minecraft

[4] Classroom Game Design: Paul Andersen at TEDxBozeman

[5] Mitch Resnik: Let’s teach kids to code

[6] Scratch

 

 

文章轉載自「medium」,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自由遊戲的意義:我們不只是在玩樂,更是在學習​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