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成電腦分享:起飛前,你想好了嗎?

文、鋼鐵"V" 走闖職涯
追蹤 Tifi 的專欄也有一段時間了,由其是轉到經理人的文章後,每篇職場相關都讓我相當喜歡,以下推薦幾篇給大家聞香:
•《近 9 年的轉職,我都是靠 headhunter 談來的!與獵人頭公司打交道的 3 大祕訣》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7729
•《25 歲就當主管!大 10 歲的資深部屬怎麼帶?這 4 年我學到的 3 個功課》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7618
作者簡介|鋼鐵"V" 走闖職涯 ( 薇琪徐)
Fashion World, Fancy World. 數據人於時尚精品業努力奮鬥史 | 若有所思,必須要有所作為,才能萃煉出更高的生命價值。| 用有限生命的知識力量,來衝撞舊有社會體系。關鍵評論網、XChange、面試趣專欄作家。
CMX 活動大合照, 照片來源 : 眼花大大攝影
質量爆表演講內容
Tifi 的演講可以由一開頭的三個月關鍵字做貫:
▍Expansion X Upgrade X Leverage (視野 X 升級 X 資源彙整)
從這裡面演講我看到 Tifi 的勇敢、無所畏懼、整合手邊資源的策略、找出問題的癥結,並提出最大化相關 Stakeholder 的利益,來化解問題的危機。Tifi 的每段故事都強烈的撞擊我的心臟,挑戰我對於這世界認知,重新組織架構。
照片來源 : 眼花大大攝影 美麗的講者 TIFI
勇闖職涯的膽識
在 23 歲時就成為台灣騰訊 Marketing Manager ,在25 歲決定打開眼界時候,成為 Google 在馬來西亞帶領 14人團隊的 Lead,而且透過獵頭密切的關係(Tifi 建議到要與 Headhunter 保持良好的關係,事情事後都要有禮貌,畢竟業界很小),談到了三級跳薪水。還有面對領導這些比自己大、且更有經驗的同事,甚至可以第一天的早會就全體不出現,以及在三個月要做出業績,但 Tifi 不抱怨而想辦法解決問題。
幾經評估後,Tifi 決定採取不同的策略:做他們的朋友及靠山。了解到既然是業務,就會在意業績,所以便著手展開收集、閱讀所有業務的顧客資料,甚至是把他們全部都記下來,且幫他們爭取到更多的 Bonus,這樣老闆不是拿職稱來鎮壓大家,她實實在在的用實力說服了團隊。
大家都會有自己在意的點,我們怎麼洞悉他人的在乎什麼,且用他們能懂的方式來表達,進一步達到自己的目標。而 Tifi 身為ㄧ個 0 基礎的外國人成功在印尼打下市場,負責的業務體量約占整個印尼市場的 80%,客戶預算也愈滾愈大。讓大家想到這項業務,都會來請教她。
而反思回自己,在公司待這兩年中,有沒有辦法讓大家一想到數據分析就會想到我呢?不只在公司內部,有沒有辦法做到連業績聽到都會驚訝的成效呢?我想還有一段路要走,而也資源彙整的也不夠漂亮,這也是我接下一年希望可以做到的,利用 BD 的 Mindset 幫助自己拉進外部的資源,統整內部能觸及資源,努力最大化所有的 Stakeholder 利益,強化我個人的職場品牌。
而 Tifi 的每個決策點,換作在自己身上我都不覺得我有這樣的膽試,做這樣的嘗試。這就是 Tifi 之所以為 Tifi,不僅僅是能力,更是超迷人魅力展現以及決策的魄力。又再度驗證一件事情「態度決定自己的高度!」
如何找到自己的戰場:STP 策略性
透過 STP 策略性分析找出自己的 Unique Selling Point (獨特賣點)
市場區隔(Segmenting):鎖定產業,分析產業狀況,區分產業間差別
目標選擇(Targeting): 連結過去的經驗,滿足他們的哪一種需求?
品牌定位(Positioning):在公司裏面的自我定位,找出優勢點,如何提出 Great Achievement,還有建議接下來可以嘗試的方式,表現在即戰力。
這樣可以對自己有全面性的了解。進一步連接到面試時候會被問到的問題有,「我過去做過什麼,以及為什麼想要換產業,為什麼我適合這份工作? 我的優點是什麼?」,不僅在邏輯上回答嚴謹,思緒清晰,更加容易說服面試官。
Tips : 最忌諱說自己是來學習的,要記得公司並不是學校,應該更要思考我能為公司帶來什麼產值,快速展現自己的戰鬥力,要還要列出接下來 3個月內會操作的方向。
這邊有人會問說,我不懂產業、公司內部狀況怎辦,可以透過 LinkedIn 來 接觸在內部工作的人,或者是上網查看看公司最近的新聞、競品新聞,再不然要對於公司架構有了解,透過官網還有財報都有機會可以看到要點。
這讓我聯想到,當初一腳跨進精品做數據分析,連我前東家的主管都為我捏把冷汗。不開玩笑,那時候連 Excel 哪年比哪年都會放顛倒。可是當我接到這個面試機會時候,我開始調查公司有幾家店,最近熱賣品項,若要做到分析需要準備哪些要素 ( 維度) ,這幾個維度要幾種組合方式,再者,出來的結果想要得到什麼 insight,剖析給面試官聽。
聽完 Tifi 分享完後很有同感,提出過去的經驗、還有做過的 Great Achievement 是基本,但是怎麼做出差異化,還有讓主管聽了為之一亮,是立即提出有用「建議」還有未來想要執行的方向,才是你的殺手鐧。
• 市場調查,波特五力,做好自我 STP 策略分析
• 了解自己的 USP 並結合在這份職缺
• 提出可以運用的方法,表現即戰力
海外工作經驗分享
一講到時,Tifi 劈頭就問大家:
▍Why do you want to work in oversea? What are you willing to give up for?
舉例來說,適應環境、交新朋友,這份工作帶給我哪些成長?是否看得到前景?放棄在台灣經營許久的感情,或者遠離家庭。值得付出種種代價?以及到底為了什麼出國?夢想?還是要擴展視野?
連結到我一直有的夢想,為什麼要出國?我自己覺得:
1. Expand the horizon
2. Gain the higher salary
3. Enrich the foreign experience
但對 Tifi 理由再簡單不過,她不想只管台灣市場,她想要看看東南亞、歐美怎麼做事情。因為資訊不對稱,導致誤判或者是無法用更大視野來解決問題,因此決定擴大自己的格局。
有時候就只是想要圓一個夢,但顧慮太多反而綁手綁腳。在這個時空背景的決定,不求太多人可以懂,但只求未來的我能諒解此刻的決定。
當然 Tifi 也回答了大家常問的問題:出了台灣,台灣人的優勢是什麼?
1. Taiwan ≠ you, everyone is unique (每個台灣人都不一樣,應該是努力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點)
2. Language is a must, not a plus (語言絕對不是加分,到了東南亞大家都至少能講 4 種以上,而英文更應該精進,至少要能聽和說)
3. Be aware of every crisis (存在危機意識,Tifi 都會每天閱讀產業相關文章,來保有對於當地市場的敏感度)
4. Don’t cut corner (成功沒有捷徑,很多人會想靠跳槽或跟長官搞好關係來加薪,但提高加薪機會的重點是:做出成果與代表作!)
如何做好陌生市場開發:BD 生存技能
當你被丟到陌生市場,不認識任何人,但扛了幾萬美金的業績壓力時,你該怎麼做呢? Tifi 將之簡化成三個步驟:
1. Market Research, Market Research, Market Research!
做好市場研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2. Know your company & product
全面性的了解估做還有產品面,努力把弱勢變成優勢。
3. Pitch as many as you can!
最令我驚訝一點,Tifi 竟然在短短兩週內接觸了 600 間公司,先研究公司狀況,了解到為什麼這些公司會需要購買這項服務,幾乎每一封信都針對那間公司客製內容,雖然只有 10% 進展到面談,且其中 2 間簽約,一間的金額也超出預期!快速為她打響了公司內外的名聲,也為其影響力打底。
總結 : 最後要點節錄
如果想要在國際的公司工作,並且找到自己的價值, Tifi 提到:
1. Internal > external
2. Build up your influence 用外部影響力,建立你在公司內部的影響力!
3. Build up your credibility 價值,你不只銷售,更是顧問
4. Be the expert in your field (What’s your USP)
5. (Even you’re not, try to pretend you are) / Fake it until you make
最後一句是我最有感觸的一句,不會就先假裝吧,就算你還不是,裝久了我們有一天也會越來越像!最怕就是我們連裝都裝不出來,一直覺得我們不到位。最近讀了 The making of manager 提到了 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連好經理都是培養出來的,難道好能力不是嗎?
最終做到:
1. Be the Top of Mind. 當大家想到這件事情,已經為自己樹立標竿、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這件事情非你莫屬!
2. Think about the customers, think from your opponents, think for your supervisors. 在工作場域,不時要想到客人、競爭對手、以及永遠要看的比老闆來要多一步,在面會前把他有可能會問及的問題都想過一遍。
3. 切莫忘記:Job is short-term, career is forever. 一份工作只是短暫的小旅程,而職涯是一輩子,不要因為現在工作不順而氣餒,而是如何在這份工作裡,把自己的職涯思維格局再放大。
Photo by JESHOOTS.COM on Unsplash
活動後的自我反思 : 台灣小確幸人生
最後想要分享一些我最近與店經理討論台灣市場心得,某家台北店流量大,其實不易於做 CRM 管理,數據流於「虛胖」的概念。當每年業績的逐年成長,這些無法連續得顧客就會流於無法長管控的狀態。
因為每天都也接不完的顧客,尤其是以接待外國客人居多,因此吃掉很多建立顧客關係的時間和機會。當然也因為人流比其他店多很多,所以 CRM 做的更是不夠精確和精實,畢竟不做事情,顧客就會自己游上來,不好嗎?
遇到問題是 :
1. 改善組織管理狀態
2. 銷售的心態改變,抱持一些小確幸
3. 加法不適用,或許減法是另一條路徑
店經理直接點出覺得太多人抱持著小確幸的心態在做事情,所以導致覺得今天站在店面就是賣東西,但卻不具備任何的商業思維,主動引薦、介紹產品給顧客。被主管罵了時候覺得主管不盡人情,下了班只好抱怨、討拍,還用小確幸來麻痺自己。
聽完這些話後,讓我想到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在村上春樹的筆下的小確幸,像是喝啤酒、買內褲等,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以少的點綴。但台灣年輕一代追求的小確幸像是吃 Buffet 大餐、看電影、泡咖啡,確是一種生活的步調,一種日常的排遣。上班沒有獲得成就,下班我總可以過自己的人生,買買包、出國旅遊吧!
這相對受到現在經濟、政治環境的關係,發現我們所賺的錢並無法買房、買車、養小孩,變轉身投向旅遊花費、吃下午茶等活動。我們或許可以怪罪上一代沒讓產業升級,但我們怎麼一邊怪罪他們一邊不努力呢? 上一代不努力,導致西進中國壓低成本,不思創新;年輕世代不努力,換成另一種方式過活變成下班吃 Buffet、看電影。但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努力朝更大方向前進呢?且勇敢的踏出舒適圈呢?
聽完 Tifi 的演講後覺得原來世界這麼大,只是因為我的眼界不夠大,把它小看了。讓我們隨著 Tifi 腳步和視野,向世界啟程吧!
照片來源 : 眼花大大攝影
文章轉載自「Medium」,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起飛前,你想好了嗎? Tifi 海外薪水三級跳秘辛 & 職涯成長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