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成觀點:未來,還有人嗎?元宇宙生存遊戲

〈未來,還有人嗎?〉這標題,寫得驚悚,科幻恐怖片?
靈感來自於.....那天在咖啡店裡......
看到一本封面視覺吸睛,標題更吸睛的雜誌《我的未來不是人》
於是腦中思考著,那......未來,還有人嗎?
也想起三年前寫過,在談AI的文章〈被淘汰的勇氣〉
如果AI、機器人越來越厲害,甚至可以取代大部分的工作
換個角度,應該思考的或許是:
未來,人會怎麼被定位?要怎麼生存?
科技高度發展之後的世界,又會變成什麼面貌?
圖片來源:釀電影雜誌X迷誠品講座
關於未來科技的討論,最近不可錯過的即是元宇宙,元宇宙的議題炒得火熱,「FB改名拚元宇宙!」(自由時報)、「元宇宙概念股狂漲,宏達電單月飆100%」(天下雜誌)。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預估,元宇宙相關市場,2024年之前產值可達8千億美元。Jon Radoff遊戲開發技術軟體公司執行長,將元宇宙的架構定義出七個層次。
(1)體驗Experience:實際參與虛擬空間的形式與內容,如:遊戲、社交、戲劇、購物...等。
(2)發現Discovery:吸引人們目光關注元宇宙,如:網路廣告、社群展示、線上商店...等。
(3)創作者經濟 Creator Economy:讓創作者能在元宇宙獲利的運作結構,如:設計工具、資本市場、工作流程、商業交易…等。
(4)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將實體世界轉換成3D物件的技術與機制,如:3D引擎、VR/AR/XR、電腦多重處理...等。
(5)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讓元宇宙系統可採小單位獨立執行任務,不受集權控制,更加民主的方式運作,需要邊緣運算、AI人工智慧代理、微服務軟體架構、區塊鏈...等技術。
(6)人機交互Human Interface:穿戴裝置、智慧眼鏡...等,連結人與虛擬世界的硬體設備。
(7)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5G、WiFi、6G、雲端技術、7nm to 1.4nm半導體製程、微機電系統、圖形處理晶片...等科技技術。
資料來源:Jon Radoff / 推薦閱讀:2021不可不知元宇宙關鍵字
想在未來生存?建構元宇宙世界熱門職缺的必備能力
▍5G/AI程式能力
Python程式語言、Javascript、React、Typescript、NodeJS、Git、分散系統(distributed system)、程式介面整合(API integration)、 C# 語言及開發環境、Android/iOS開發、上架、資訊安全
▍3D虛擬世界建構技術
模型創建、Maya、3Ds Max、Cinema 4D、Blender、動畫、特效、美術設計、VR、AR遊戲企劃、遊戲設計、Substance Painter,以及 Unity 和 Unreal 等遊戲引擎。
▍NFT交易市場需求
內容創作者、藝術及文創人才、KOL、金融知識、虛擬貨幣、區塊鏈、資料數據科學家。
關鍵能力進修:5G/AI、3D遊戲、內容創作
關於未來,我們更應該思考......
還記得咖啡店裡的那本雜誌嗎?後來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閱讀
書裡談的主軸是賽博龐克(Cyberpunk)
賽博龐克主要探討的核心是敘述科技與人之間關係的憂慮—
high tech & low life 科技發展越高,會不會生活更沒品質?
真實與虛擬的模糊邊界,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人被科技反控制的可能?
賽博龐克的經典電影《駭客任務》,電影中駭客 Morpheus 問男主角 Neo,「如果進入夢境,卻不再醒來,那麼到底那一個才是真實?」這些問題就留給大家思考,關於未來?你怎麼想?你想怎麼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