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_nav_line m_nav_line

當Photoshop與Stable Diffusion合作故障,畫布空白怎麼辦?

icon_fb icon_twitter icon_google
article_main_img

文、Simi老師

 

 

在完成Photoshop的stable diffusion 外掛安裝後,就可以流暢的體驗與AI共創的流程了,當基礎的技術達成後,我們才有辦法來談創作,這次就讓我完整的將整個與生成式AI共思到共創的過程梳理一遍。

 

在多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經常面臨「空白畫布癱瘓」的問題,可能是想法太過凌亂難以聚焦、也或者是創作習慣尚未建立…,總之就是看著空白的畫布遲遲無法下筆。

 

 

近年我在教學、進修、家庭中疲於奔命,常常剛有一些想法萌芽,卻看著畫布良久後感到一陣疲累又默默將其關閉,久而久之,我的創作能量竟大幅削減,此時我才能真正同理那些跟我說:「老師,我不知道要畫什麼」的那些學生(雖然情況可能不太一樣)。只要運用得當,AI或許可以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不論是在ChatGPT 中以文生文(t2t),或是用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 DALL•E 2這些文生圖(t2i)或圖生圖(i2i)這類的生成式AI繪圖工具(註1),我們都必須先給出一段提示語(prompt)作為創作的目標(即使只是 a girl 這種簡短的描述)。

 

但是這樣的描述太過發散,輸入:“a girl”這個提示語,可能會得到一個背著書包的水手制服少女,也可能是一個拿著傘在雨中漫步的女孩。我們需要收斂一下思維。

 

有一天晚上我為兒子講了第N次辛蒂瑞拉的故事,正感到膩味之際,兒子突然說:「南瓜可以變成摩托車嗎?」我覺得很有趣,就以南瓜摩托車的設定完成了後面的故事。騎著南瓜摩托車的辛蒂瑞拉給了我久違的創作動力,兒子睡著後我掏出手機,打開Bing(註2)的創作模式後,首先輸入:“畫一張灰姑娘騎著貓咪造型南瓜摩托車的圖給我”

 

 

 

這個時候我對構圖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而且對南瓜應該如何跟機車結合完全沒有概念,但是跟大部分的甲方一樣:「雖然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但是我很清楚我自己不要什麼👍」

 

 

 

使用Bing而非其他工具來進行共思的好處是,它可以透過對話來刺激使用者發散或收斂思考。不過這邊選擇歐美繪本風格是考慮到模型本身可以處理的畫風,倒不是我自己的個人喜好。後面 Bing還一一詢問了關於背景、規格等需求,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我在工作時會問到案主的,但在自己創作時卻常常忘記反問自身。

 

 

 

在共思的過程中,反覆提出不同的想法來進行整合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使用者真的想不到能說什麼,Bing有時會提供一些對話的選項,這些選項偶爾也會有些意外的驚喜,例如有一次我請Bing生成一張貓咪在哭泣的照片,有個對話建議是:「讓眼淚變成彩虹」,讓我印象相當深刻。

 

 

 

最終我能夠在對話中更明白自己的需求。

當然這一點也可以透過與自己對話來辦到,但不是每個人都擅長這麼做。

 

 

✨✨AI工具不斷興起,趕快來填表領取全新AI套裝課程優惠,成為最會運用AI的人才,送完為止哦!✨✨

 

 

當想法收斂起來,目標就比較能夠聚焦,下面是我請Bing依照收斂完成的想法生成的圖像。

雖然這些作品都不完美,但是在共思過程中本就不該期待完美的作品;太過完美的圖像甚至會阻礙我們的發散思考,因為本身缺乏批判以及想像的空間。

 

 

 

平時像這樣藉由蒐集資料來將模糊的想法具體化,並確認構圖的工作可能會耗費我約莫1~3小時的時間,透過與Bing的對話大概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利用與AI共思的方式可以加速釐清思路,讓創作方向更加明確。

 

下一篇將以這次與AI(以及吾兒)共同發想的「騎著南瓜機車前往舞會的辛蒂瑞拉」,在Photoshop中使用SD的外掛來進行實際共創的過程示範。

 

 

1. 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 DALLE 2是目前比較主流的幾種生成式AI繪圖工具。其中Midjourney以及DALLE 2的模型是固定的,雖然較不自由,但使用方式簡單,適合用於共思階段。至於Stable Diffusion雖然使用上比較麻煩,但是因為模型可自行置換,也有更多的數值可以控制,還能與Photoshop連動,因此更適合用於共創階段。

 

2. Bing 是微軟於 2009 年推出的搜尋引擎,整合了 OpenAI GPT-4(文本)以及 DALLE 2(圖像)模型,使用者可以在Edge瀏覽器或是在手機下載Bingapp與其對話,並於「創意模式」中輸入文字敘述產生圖像。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