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人機協作:設計師如何定位與發展?
文、Simi
生成式AI的崛起,使得從插畫到產品設計,甚至是遊戲美術,越來越多的創作過程開始借助AI的力量來提高效率和加速創意的實現。這樣的發展也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AI逐漸參與設計過程的同時,人類設計師的角色應該如何定位?設計師與AI的關係值得深刻去探索。
數位設計師與AI的融合現況
(1) AI替代完成低階設計任務
AI可以完成一些重複性高、技術性的工作,例如基本的圖像編輯、排版、以及簡單的素材設計等。這些技術性工作由AI處理後,設計師能夠從繁瑣的操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具創意性和策略性的部分,如設計理念的發展和整體風格的把握。
(2) 人機共同構思進階設計概念
雖然AI也能協助快速生成多種概念,讓設計師從中選擇最符合需求的方向,然後再加以修改和深化,但前提是人類對AI生成的內容能保持批判性的思維,而不僅僅是接受AI給出的結果。根據研究顯示,AI對於低創意者有較大增強效果,而高創意者的能力仍優於AI。因此,設計師應了解AI在創意過程中能提供的輔助有限,真正的創新仍然需要人類的共同參與。
(3) 人類對AI生成物的觀點
雖然AI能夠快速生成各類設計元素,但人類對AI生成內容的偏見是影響設計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偏見可能源於對AI生成品質的不信任,或者是認為AI缺乏人類的創造性和情感深度。以日前可口可樂的AI廣告為例,這支廣告運用了AI技術來創作視覺效果,但有許多消費者表示對這些創意的人性化存疑。部分消費者認為,AI生成的廣告缺乏品牌特有的情感連結,無法引發與觀眾之間的共鳴。
(4) 人類自主性與著作權分配
前面提出的可口可樂案例中,有人認為用AI不需要特別講出來,以免引起偏見。當前的研究確實指出,人類在知道某些內容是由AI生成時,往往對其品質產生偏見,認為它缺乏人性化和創造力。
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態度可能並不完全正確。如果AI純粹是工具之一,那麼就像平面設計師不會特別強調自己使用Photoshop或Illustrator一樣,使用AI工具不一定需要過度標榜,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創意與品質,而非使用的工具。然而,目前的爭議性在於AI學習的對象為人類創作者,而這有可能會傷害這些創作者的權益。因此,我認為在使用AI協作時,應該要在說明部分由AI生成的同時,著重於人類在創作過程中的貢獻之處。
設計師自主性的維護與強化
設計師的自主性在AI時代尤為重要,因為AI的自動化功能很容易讓人產生依賴。要維護自主性,設計師需要掌握如何有效利用AI生成的素材,並在此基礎上發揮創意、提出洞見。這不僅僅是技術操作,更是設計師如何在創作過程中保持批判性思維和主動性的關鍵。
(1) AI生成內容不是最終結果
設計師在AI生成的初稿中看到的是無限的可能性,而非固定的結果。透過對生成內容的重構與修訂,設計師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意視角,並賦予作品更多的人文深度和情感表達。例如,AI可以生成多個版本的設計元素,而設計師則需要從中挑選、結合、甚至重新構思,以創造出符合專案需求且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
(2) 與AI的有效溝通方式
此外,設計師還應該注重與AI的有效溝通,通過精確的提示語來引導AI生成出更符合自己設計意圖的內容。設計師越是能夠準確描述自己的需求,AI的輔助效果就越明顯,能幫助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主動性和掌控力。
設計師自主性的維護還涉及持續學習和適應新技術的能力。AI工具不斷更新,設計師需要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度,並學會如何將這些新技術融入自己的創作流程中。這種學習過程不僅能提高設計師的技術水平,也能確保在AI日益強大的時代,設計師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得以彰顯。
人類設計師的核心價值
雖然有點老生常談,但AI沒有實體且不具主動性,所有的情感體驗都必須由人類輸入。雖然當前對與機器人視覺與觸覺等研究都在持續進行中,但像是「意識」這種人類自己也搞不太清楚的東西就別談要去模擬了。
設計的核心在於創意和情感表達,而這些特質往往來自於設計師個人對生活的體驗、對文化的理解,以及對人性情感的洞察。這些元素讓設計作品能夠打動人心,與觀眾產生共鳴。即使AI能夠生成精美的圖像或提供技術上的協助,但它缺乏對人類情感的深層理解,也無法在創作過程中主動融入人性化的表達,需要人類的引導。
那麼回到本文的重點,人類設計師與AI究竟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我看過很多研究,有些將人機關係譬喻為助理:人類指派任務,機器去執行;有些則比作為夥伴:人機互相平等,共同協作。
我們總是面臨許多消磨心智的瑣事,在可信度足夠的情況下,這些工作如果能交派給AI也是好事,這樣的安排雖然不能直接提升創意品質,但確實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讓人類有更多時間專注於創意的深度與品質提升。如果我們希望在人機協作的情境下達到創意品質的提升,並遵循當前所倡議的「以人為本的AI」原則,那麼人類和AI之間的關係就不完全平等。
我認為在未來的AI人機協作中,人類應該將AI視為思維的延伸,並清楚了解在不同情境下該如何有效驅動AI。人類對AI應該保持有界限的信任,在雙向溝通下依靠AI來輔助自身發展,但同時保持自主性,避免對AI產生過度的情感依附,這樣才能確保AI真正地發揮作用,並讓人類的創造力在這種協作中得以最大化發揮。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Lccnet-TW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