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清單
文、Merci Kuo 此篇文章適合:想轉行做 UI 設計,UI 經驗少、想累積/提升 UI 能力的設計師。如果你已經累積許多 UI 實戰經驗,也很歡迎整理分享你的經驗。 會有這篇,是因為有人請教我如何提升 UI 設計能力。提問者在學校有一點點使用者研究經驗,想要提升更多 UI 實戰經驗、累積作品集。這裏不談 UI/UX 設計師的職涯發展與工作景況,只聚焦於 UI 設計。 他的痛點有: 看過網路上的教學文或相關書籍等資源,還是不太知道怎麼下手 不是設計背景,身旁沒有相關經驗的人可以請教、回饋 因為沒有足夠經驗,目前較難直接進入 UIUX 職場環境獲得工作,得到職場前輩的回饋 我也不是設計背景,跟他曾經遇到一樣的問題,當時甚至沒有現在這麼豐富的教學資源。此次梳理我摸索過來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想提升 UI 能力但不知如何起步的設計師們。 我的背景 我大學是美術系西畫組背景,就是拿著畫筆畫油畫,畢業展必須要展出油畫作品的藝術系學生。雖然對於設計有興趣所以旁修設計組的課,唯一與 UI 有沾上邊的大概是網頁設計課,不過網頁設計教的是用 dreamweaver 刻出一個網頁(瞬間暴露年齡)。 (會畫畫,不等於會設計呀孩子) ► 推薦課程:Illustrator向量繪圖、Photoshop影像處理 現在的環境,免費的 UI 教學資源真的非常多,也有許多付費教學資源,校園裡也有 UI 設計課,而我當時是如何從完全不懂設計的藝術系學生,到成為一個 UI 設計師? 設計師 Anu 經驗談說:實際累積作品,沒錯!但要如何提升 UI 能力,累積好作品呢? 我的學習方式:研讀吸收、實地練習、回饋分析,不斷循環 我認為要累積好作品,「研讀吸收、實作、回饋分析」這三步缺一不可。 如果你選擇付費課程學習,通常這三個部分都有在課程規劃裡,能夠系統性的循序漸進學習,若有預算,其實可以投資自己上課。 如果你想自學,以下是我過往的經驗,希望寫得足夠具體,能夠鼓勵一些不知道怎麼進行的人,踏出第一步: 一、研讀吸收:建立專業知識素養 重點在於建立所有跟設計、UI 有關的專業知識素養,因應想要增進的 UI 能力,你要看的不同。 因爲網路上有很多人整理資源了,我推薦這一篇「如何成為一個 UI Designer?」,裡面真的是超級精華!但如果你問 App/Web UI 設計的基本,進入實作前,建議下列名詞與原則一定要理解透徹。 設計 App: google material design/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設計網頁:RWD (Responsive Web Design)、breaking points 原則與概念 二、實地練習:從做中學熟悉工具、真正產出 看完下一步,就是捲起袖子實作了。空有好素養與濃厚知識,做不出好 UI 只是紙上談兵。這裡也不談各種技術軟體,UI 設計可以從學會sketch開始,再搭配學習使用 prototype 工具。 職場上直接面對的案子就是很好的實作,如果沒有機會怎麼辦?就是自己創造囉! 這裡僅列兩個方向: 1. 依據daily UI 100主題直接跟著每日主題實際刻 UI:優點有不用憑空想題目、可以觀摩很多其他設計師的作品、累積多元 UI 作品,缺點是若每天主題設計單一畫面,較難累積整套系統概念。 我雖然只做了兩天(捂臉),但是嘗試自己沒設計過的介面,也有收穫! 2. 找市面上你有興趣的上線產品,嘗試 redesign 一整套:優點是可以練習設計系統,缺點是門檻比較高(需同時具備 UX 研究、規劃能力)、要產出完整的一套作品花時較長。 如果以上兩個方向,對某些人來說仍然困難(打開 sketch 來腦袋就是一片空白),那麼就從「模仿」開始!模仿不是為了抄襲,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觀察好的 UI 設計案例、拆解它的規則:哪裡好、為什麼好,吸收成為自己的基本專業素養,先有基本框架,你未來才有可能打破他。 三、回饋分析:思考可以如何更好? 實作完有產出還沒結束,若想成長、突破盲點,就要分析你的產出「哪裡好,哪裡可以更好」。 怎麼分析呢? 1. 從專業設計知識去分析:例如易讀性、易辨性、UI 上建議最小的按鈕大小等經驗法則,就會牽涉到 UI 排版上的字體大小、顏色使用等等,當你了解越多你就有辦法分析一個 UI 作品的好與不好。 2. 多方具體對照分析:有兩種方式, 第一是「不同版本對照」:例如 daily UI,網路上有很多人一起做同樣主題,做完後,可以與其他人的作品對照,去放在一起對照自己的作品差異 。第二是「不同人回饋」的對照:請教有經驗設計師的回饋,或是到設計師社群邀請大家提供建議!可以討論的社群有很多,我自己推薦:UI Club(FB 社團)、Taiwan UIUX designer (FB 社團) 3. 進行簡易 UX 調查,直接找使用者測試回饋:UI 設計是引導使用者完成最重要的任務,去看你的設計,是否能讓使用者達成你預設任務,你就會理解目前的 UI 設計上,哪裡讓使用者困惑,哪裡使用者很清楚。 以上是個不間斷的循環,不只是我個人,也是女人迷設計實驗室 phd lab 會運用到的學習方式,設計師們持續研讀分享不同的知識、工作產出後邀請不同的設計師彼此回饋,做中學、學中覺,幫助彼此更好。 最後,女人迷目前的設計師剛好也全都不是設計背景呢!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學習成為設計師的心路歷程與學習路徑不完全相同(當然有些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歡迎你多方閱讀,最後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法。 從新聞系轉成 UIUX 設計師的 Anu 從行銷轉成 UIUX 設計師的 Daisy 謝謝有耐心看到這裡的你,謝謝想要透過設計讓世界更美好的你。 我們一起努力:) 文章轉載自「女人迷設計實驗室 phd lab」,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如何提升 UI設計能力?實務篇,作者為女人迷網站設計師 Merci Kuo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Merci Kuo 設計師的職涯有很多種,你可以選擇自己接案創業,或加入設計公司、擔任設計顧問,也可以進入大品牌大公司擔任設計師,或是像我一樣,選擇加入自己認同的新創團隊,從什麼資源都沒有開始。 設計的領域也有很多種,從平面設計、視覺美術設計、UIUX 設計到服務設計,過去我也曾在設計職涯中迷惘,如果你在不確定自己要走哪條路,我建議第一步,可以先靜下來思考三個問題: 「什麼事情能讓我感動?」幫助尋找你的成就感來源。 「我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過什麼樣的生活?」了解適合自己的工作型態。 「設計對我而言是什麼?」挖掘設計師的自我價值。 當你能夠回答這些問題,你的答案會引領你主動理解不同的設計工作。你會知道,自己願意透過工作創造什麼價值。依據這些答案,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企業的精神與文化,去找尋自己認同的價值何處可以發揮。對我而言,我重視性別議題,我相信設計能夠改變世界,所以我很幸運的來到女人迷,加入推動性別革命的行列,陪伴並支持讀者一起自我成長。 除了工作外,也跟著夥伴一起參與 2017年婚姻平權音樂會 如果選擇加入創業公司,沒有資源與時間可以浪費,我們追求的是快速應變、快速成長,而當團隊擴張時,如果你從唯一的設計師變成一個設計團隊,如何跟更多人合作、引領不同的設計師,紮實功夫非常重要。曾有人問在新創工作必須一人多用,這是優點還是缺點,我想工作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我遇上了一群無時無刻都在學習的工作夥伴,會刺激自己更想要努力進步。如果你想要在創業公司擔任設計師,並且成為團隊中有價值的一員,我想與你分享生存的第一個關鍵字:自學。 ►你想學什麼呢? 自學:紮實進步、快速成長的唯一途徑 在新創公司,因為團隊小,通常同一個職位的人,會從一個人單打獨鬥開始。沒有設計師前輩會指導自己的設計,也沒有人會告訴你什麼才是對的流程,所有事情通通要自己捲起袖子實驗,如果積極的自學,不只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團隊一起向前走。設計師要學什麼呢?我的經驗,可以分成設計美感、思考能力與技術能力三個方向。 1. 設計美感:你是否有能力具體分析什麼是好設計、什麼是壞設計? | 「不能在解釋自己的設計根據時,以『感覺』之類的字眼逃避說明,能夠清楚解釋才是高精準度的產出。」- 水野學 以前我提案設計時,只會說「因為感覺很好看!」結果常常被打槍或退稿,也禁不太起其他人對於設計的挑戰。於是我發現,如何客觀判斷設計的好壞,必須要建立在充足的知識上。在平面設計上理解排版學、色彩學、字體學等等美學知識,在 UIUX 設計上學習使用者介面規範與設計趨勢,你才能具體的解釋為什麼這個時候要做這樣的設計,與你的夥伴溝通。在女人迷,我們也重視設計脈絡,設計上使用的所有元素都有其原因與故事,如果只是「因為好看」,那麼這個設計就值得檢視是否有其必要。如何練習具體陳述設計原因、培養設計美感呢?以下是我的經驗: 建立美學的基礎:了解設計排版美學的基礎規範。 拆解一個作品好看或不好看的具體原因:當你看到一個作品覺得他美或醜,進一步問拆解「為什麼美?為什麼醜?」是顏色的關係嗎?字體的使用?或是還有其他?嘗試找出具體原因。這裡沒有絕對答案,重點是你是否了解自己的感覺從何而來? 觀察大量的案例並找到共同的元素:當你看得越多,也解析的越多,練習在這些作品裡找到「好設計」的共通點。 找人討論、分享交流:理解別人怎麼看同一個作品,搜集不同的觀點,整理自己的觀點。 2. 思考能力:你是否有意識的鍛鍊你的思考方式? 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種思考方法,如設計思考、換位思考、策略思考等等,我非常樂於研究各種思考法,但我發現,重點不在遵循一種思考方法的流程,而是自己能否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思考方式,反省自己的思考侷限,突破固有的的思考框架? 過去為了追求速度,我是非常急著接收設計需求就給答案的人。但現在,我覺得設計不只是解決問題,他是一個尋找可能性的過程。當你接收到需求與問題時,可以練習不要立刻給答案,而是先停下來,思考有沒有更多可能性、嘗試找到背後真正的問題,並且重新定義問題。從「尋找可能性」的思維出發,你的設計策略與最終產出會大大不同,洞見就在這裡產生。 轉換問題思維,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你想要鍛鍊思考方式,你可以: 閱讀卓越大師的自傳或書,了解他們如何思考,反思自己會怎麼做 觀看設計案例的時候,了解設計背後的脈絡與設計師的思考模式 透過課程或工作坊,學習別人不同的思考方法,練習應用 如果你讀完一本書或是根據別人的教學步驟做學習,我們可以從模仿開始,但最終必須重新撰寫屬於你自己的學習目錄。因為只有你能檢視應用後對自己是否真正有效。在生活與工作上實踐練習各種思考方法,不斷反問這些思考模式是否可以更好,讓我們邊實踐邊調整、找到最能幫助自己的思考之道。 3. 技術能力:身先士卒學習新工具或方法,導入技術幫助團隊加速 在新創團隊開發產品,講求的是速度,必須要快速的測試、實驗修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自學不同技術或工具,加速自己的工作效率。身為新創團隊的設計師,需要不斷學習、測試使用不同的技術工具,如果真的有效,就主動分享給夥伴一起使用,重點是觀察團隊現在需要的,導入後也要互相回饋學習、找出最適合團隊的使用方式。 如果你想要學習技術能力,你可以: 給自己設定階段性目標與期限:例如學會軟體的操作、能夠產出什麼東西。 找尋不同設計師的技術教學資源(文章或影片) 案例實作。如果你現在工作上沒有案例可以發揮,找任何一個你覺得可以更好的案例改造他。 計時,了解自己學習、實作花了多久時間。 為什麼會需要期限與計時?在新創公司的時間寶貴,設計師的各種工作軟體也推陳出新,重點是要幫助自己設計專案上加速效率。給自己一個學習入門時間(例如用 2 到 3 小時先試作一個小畫面),思考新工具在目前工作上的優缺,再判斷下一步,是否要精細鑽研、導入團隊邀請大家一起使用。 以上是我對於自學的一些心得與方法,我覺得身在創業團隊裡擔任設計師最棒的地方,是可以練習透過設計師的角色去驅動企業的文化、開發出自己引以為傲的產品,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踏實感受到自己的快速成長。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自學之道,最後別忘了分享你的經驗給團隊,讓團隊跟著一起進步吧! 文章轉載自「女人迷設計實驗室 phd lab」,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有意識地自學,是快速成長的唯一途徑,作者為女人迷網站設計師 Merci Kuo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Cho Chih-Yuan 抽象思考非常的困難,要改變自己的思考習慣,得先建立自己關鍵時刻的提示訊號。 上一篇設計思考怎麼改變世界中,就有朋友說他發現在工作中無法用上設計思考的原因: 抽象思考太難了。要怎麼常常練習這樣的思考方式,這裡提供三個過去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當有人問你問題的時候,不是急著告訴他答案,而要尋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常常在演講過後碰到學生發問,要怎麼樣自學UX,本來我會把我自己學習的經驗做分享,後來發現除非我去了解他想學的原因是什麼,不然我的答案對他不會有幫助。設計系的學生想學的原因常是如何做出更好的作品、管理系的同學想學的原因其實是想知道如何管理設計與研究的過程,心理系的學生想學的原因是想將研究方法運用在商業之中。快速就同學口頭上的問題做回答,根本就只是在炫耀「我很厲害」而沒有理解同學問題的原因。 當要對方認同你的時候,不是用推銷式的說服,而是顧問式的理解 在一次設計顧問中,上課的業務說了個故事: 過去網路上的顧客問他們家產品多少錢,他就告訴對方多少錢,然後對方就會覺得太貴而離線。後來他說有次客人問價錢的時候,他沒回答,而是去問顧客需要這個產品的原因是什麼,而顧客說明之後,他根據顧客的狀況提供三個他建議的不同選項,於是順利成交。除了賣具體的商品之外,賣的能不能是對人的理解? 當你因對方而感受到情緒的時候,不只是情緒式的發洩,而是了解背後的原因。 情緒是一個關鍵提示訊號,當感受到情緒的時刻都是重要時刻,是去尋找對方重要問題的成因,也是理解自己情緒的緣由。哈佛商業評論有一篇在說,洞察的關鍵在於「再怎麼憤怒也要保持對人的好奇」。我認為這根本做不到,除非先找到照顧自己情緒的方式,不然情緒就是一隻大象人力根本無從控制。 無從控制那為什麼重要? 因為這才是該去思考的。這篇文章也不是在告訴你設計思考就是這三個時刻重要,而是你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這些影響自己的重要時刻,找出自己的習慣與對自己有共嗚的改變方式。每個具體的事情背後都有一個抽象的why,不仔細的分析思考,根本看不到問題本質,甚至答案擺在眼前都看不到。 找出影響自己重要的關鍵時刻,訓練自己在關鍵時刻不同的思考方式,洞察才會出現,改變才會啟動。 後記: 設計思考這幾年好像大家都覺得自己會了,就是工作坊和便利貼,Double Diamond和畫了同理心地圖、寫幾張POV再用HMW問句發想,最後玩個LEGO後發表。都從具體看到的到的東西來認知「這就是設計思考」,卻沒有發現那是別人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的成果。重點不在看到的表徵,重點在背後抽象本質思考的習慣。 所以,上篇是寫設計思考背後的why,這篇是寫設計思考背後的when,其實還有who.等等在設計思考的背後,你要不要也想想這本質的背後還有些什麼? 文章轉載自「medium」,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啟動思考的關鍵時刻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痞客邦 UX實驗室 / Joyce 人們對於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相信學生們對於 UX 設計師的工作內容也有很多疑問,就像是一年多前還是學生身份的我,好奇著:學校探討的「使用者經驗」議題和職場應用的「使用者經驗」有什麼不同? 以下內容提供對於使用者經驗領域感興趣,但尚未踏入職場的同學們,對於 UX 設計師的工作內容有多一點的認識。 從事 UX 研究與設計還有哪些需要學習的方向?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從做中學。除了自學或學校的課程之外,你可以找找看使用者經驗相關的工作坊、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進行相關專案實作、尋找企業實習的機會;從這些體驗中,你可以知道身為一個 UX 設計師的工作內容,UX 設計師在企業中實際扮演的角色,甚至可以從中找到未來感興趣的工作方向。當然了,固定吸收國內外使用者經驗產業新知分享,將所學的設計方法、研究方法、曾經接觸過的相關學科或理論(像是人文科學、資訊科學等等基礎知識)都植入腦袋是必須的,然後時時提取,學以致用。 UX 設計師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簡單地說,就是提升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經驗所產生的相關問題。但我想要說的是:同學們,想多一點吧!事情沒有你想像中的簡單! 在學校,因應不同的課堂專案或研究論文,根據主題提出不同的研究問題,接著為了回答這些研究問題,會提出個別的研究流程。在過程中經歷種種卡關,像是找不到相關佐證的文獻、煩惱這些研究問題是不是已經過時、整理資料所用的便利貼應該要如何寫、如何從研究結果中擷取重要的面向以應用於產品設計發想、產品雛型可以怎麼呈現等等。有些時候還會煩惱沒有型男正妹幫忙當產品雛型的 Model ,來拍攝美美的產品雛型情境照等等。 在職場,大多也都需要解決上述的問題;但是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還需要加入產業面向的考量,像是產品經營、商業角度,都會讓研究問題變得更加複雜,所以思考就得更加深入一些。以目前在痞客邦 UX 團隊的工作為例,經常有機會為了優化使用者經驗而進行 A/B Testing,面對這些數據,不僅要考慮數字是否符合統計上的意義,有時候更需要考慮的是數據的結果和商業經營上的綜合考量,最後採用的版本是集結眾多因素,透過跨部門的討論,找出對於使用者、商業面上最適合的選擇。其中 UX 設計師不僅要有 UX 專業技能,對於產業面的認識更是一種考驗,具備跨部門間的溝通合作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 UX 設計師大腦的組成結構? 在學校執行使用者經驗專題時,大腦中塞滿了學過哪些設計方法,要怎麼使用?但是身為一個 UX 設計師,腦中想的一定要是使用者啊!這些設計或研究方法都是為了得知他們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需要什麼。所以如何同理使用者一直是 UX 設計師的重要任務,需要不斷提升自己觀察人的能力、與研究中的受訪者如何建立信任關係,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問題。 同學們,我們不妨可以先學習觀察周遭人的行為,進而關注一般人在使用特定產品時的使用者經驗,並且思考可以如何提升現有的服務或產品,但千萬不要像怪叔叔一樣緊盯路人來練習觀察喔! 無論你是剛從專題論文苦海中解脫,或者是仍然深陷其中的學生們,以上所提到的工作內容及遇到的問題,就是痞客邦 UX 設計師的日常。我們團隊成員中的 Elan 在想換工作?視覺設計師轉職 UX 設計師甘苦談! 中詳細說明了很多 UX 設計師需要培養的能力,可以提供更完整的參考。其實,當你開始探索 UX 工作的那一刻起,就會慢慢知曉其中的酸甜滋味了! 文章轉載自「痞客邦 UX 實驗室」,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UX 菜鳥設計師的職場觀察日記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職場忍者 在學習成長過程,大家是否還記得師長會請我們以「我的志願」為題書寫作文?小時候曾擁有過「我的志願」(偉大的夢想或想成為怎樣的人),但隨著年紀增長,步入職場的你,再度回想當年的你懵懂寫下的志願,比對後來是否實現了?或是早就忘了當時的許下志願?還是至今日仍然執著努力築夢前進中? 假日電視台有二個勵志節目很值得推薦給職場工作者,一為台灣啟示錄、另為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這二個節目每次都分享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創業者的夢想故事或是社會小人物努力打拼的過程,屢屢激發觀眾的省思與鬥志。 在最近週日電視台分享「新竹美髮設計師胡采緹」職涯轉變的故事,值得身為你我細心推薦觀看與內省。她在就讀私立高中女校,一心想當模特兒,高二時不顧家裡反對,隻身北上參加甄選,過人的條件讓她被選進知名的伊林經紀公司。兼顧學業和模特兒兩個身分,雖然辛苦,畢竟是自己的夢想,她咬牙撐下去,後來逐漸接了一些走秀、車展和平面模特兒工作,圓了麻豆夢,收入也不穩定,過得很掙扎。在台北工作4、5年,胡采緹反覆思考,最後決定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掌握。於是她放下那人人稱羨的麻豆光環,毅然返鄉向經營美髮店的母親學手藝,靠著自學和補習班課程,考上美容美髮證照,在店裡當母親的得力助手。後來接下母親美髮店,後來開設自己的店,逐漸步入軌道後,到私立大學社團擔任講師,除了教導學生美姿美儀課程,也傳授自己從年輕至今的人生轉折經驗。除外每個月到新竹的德蘭兒童中心幫孩子們義剪。胡采緹小姐年輕時曾懷明星夢,當過多年知名經紀公司模特兒,接受專業訓練,雖圓了麻豆夢,但始終苦無機會走紅,她不願人生交給命運,決定反璞歸真,返鄉向母親學美髮手藝,踏實地開店,走出自己人生路。(上述參考資料: 蘋果即時報網站) 每個人在職涯路上總是要接受磨難與歷練的,像今日分享的美髮師胡采緹的職涯故事,我們欽佩的她有勇氣追求她的麻豆夢想,更讚賞她懂得人生遇到瓶頸適時轉彎,付出的勇氣與努力。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所面對的職涯環境,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設定新的努力目標與方向,重新學習新的技能或是有興趣的技術,讓自己重新訂定屬於自己要走的人生。前述輕描淡寫述說看似簡單,但是若無勇往直前的毅力與決心,終究還是會回到原點。 可以的話,建議嘗試給自己一天放空的日子,靜靜努力回想小時候曾做過甚麼夢想?職涯工作不過數十載,人生轉眼間也會走到盡頭,不要讓人生平淡留白,精采的人生需要靠自己重新點燃夢想之火,相信人人都可以築夢踏實、美夢成真。 作家小野在網路上流傳的一篇文章:幸福的味道,有段文字令人回味無窮。 「人在通過生命的急轉彎時,必須放棄自己的一部份,讓新的東西進來」 「曾經走過的,就不必再回頭 ;曾經擁有的,也不必怕失落 ;抬頭是星光燦爛的天空,腳下是各種方向的軌道」。 人生旅途是要往前看的,就像是職涯路上頻頻回顧是也走不了遠路的,唯有朝著心中的夢想前進,當然夢想大小不需要與人比較,適合自己的能力與興趣才是最真實的,比較有可能實現它。祝福大家,儘早設定屬於你的心中職涯夢想,築夢過程更要一步一腳印地去努力實現。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補教業界第一,就業服務評鑑A級!
突破B級獎七連霸成就,聯成電腦今年更拿下「就業服務機構評鑑A級獎」,各項指標分數達 90分以上高分,是補教業界「第一」且「唯一」的機構...
聯成電腦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