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清單
文、SIMI老師 上次我們介紹了如何使用Illustrator來製作「四方連續」圖樣,但如果大家想要設計比較自由的手繪插畫圖樣時,Illustrator就不那麼合適了,所以這次要向大家介紹如何使用Photoshop來設計四方連續圖樣。 ► 推薦課程:Photoshop影像處理 1.開新檔案 首先開一個方形的畫布,尺寸不拘但不要過大,且盡量用整數會比較好計算。 2.開始設計圖樣 創作圖樣時以一體成形完整的圖形為主,不要超出畫面外,底色最好為單一純色。 3.圖樣製作過程 由於接下來的動作會破壞原稿,建議先在圖層上按右鍵或Ctrl+J複製圖層備用,如果該圖樣使用多個圖層繪製的話請先合併(背景可以分開)。 接著點選複製的圖層,選擇功能表 濾鏡/其他/畫面錯位 利用各種幾何圖形的排列組合,就能輕鬆設計出各種圖形。 4.完成圖樣 設計完成之後,到功能表 編輯/定義圖樣,確定後即可使用。 5.使用圖樣 使用圖樣的方式有很多種,最一般的方式是在開新檔案之後新增一個圖層,並點選油漆桶工具,就可以在屬性列將前景色改為圖樣,並選擇想要使用的圖樣設計,也可以在此按右鍵刪除不需要的圖樣,選擇完畢後接著直接填入畫面中即可。 6. 使用圖樣2 另外一種方式不需要先新增圖層,只要在圖層視窗下方點擊:建立新填塞或調整圖層/圖樣,就可以數值的方式調整圖樣的角度與大小,且隨時可以點擊圖層縮圖兩下後進入編輯。 圖樣設計完成後可以運用於各種設計或產品的底圖,如手機殼、筆記本、口罩等,也可以作為插畫或遊戲等作品中的素材,用途十分廣泛。而PS跟AI兩種軟體各有其優勢,各位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與喜好來選擇。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菜鳥救星Photoshop教學:四方連續圖樣設計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SIMI希米老師 所謂的「四方連續」就是以無接縫的方式網上下以及左右無限延伸圖樣,然而什麼樣的情況會需要用到「四方連續」的技法呢?比較常見的有布料、壁紙、網頁或遊戲的背景等。根據不同的需求,在AI以及PS中都各自有其便於製作四方連續圖樣的方式,今天就先來介紹如何使用Illustrator來製作「四方連續」圖樣吧! ► 推薦課程:Illustrator商業形象設計 1.新增圖樣 首先選擇物件/圖樣/製作 就會跳到圖樣編輯面板,此時可以在所見即所得的狀態下編輯色票。 2.開始設計圖樣 在繪製圖形時建議把「將拼貼與作品一起移動」取消核選,以免移動圖形時外框也跟著移動。 3.圖樣製作過程 這邊我是使用幾何圖形搭配:效果/扭曲與變形/縮攏與膨脹 設計出規律的圖形,大家也可以使用鋼筆工具或其他方式繪製自由的圖案。 即使都是六邊形,「縮攏與膨脹」的數值不同就會有差異極大的造型變化,大家不妨多試試看不同的圖形與排列組合。 利用各種幾何圖形的排列組合,就能輕鬆設計出各種圖形。 4.完成圖樣 如果設計中有使用到任何效果,必須要先執行:物件/擴充外觀 以後再到左上角點選完成。 5.使用圖樣 在點選完成後,色票視窗就會出現剛剛新增的圖樣,而畫布上是空白的為正常現象。使用時依照一般色票的方式直接套用即可。 6.編輯圖樣 如果想要編輯圖樣的顏色或造型,只要在色票上面點兩下就會進入圖樣選項,可以直接依照需求與喜好進行修改。 當然也可以修改拼貼類型,使花紋的排列更有變化。 圖樣大致上可以分成單一元素以及複合元素的排列。如果是單一元素的話,只要將完成的圖樣置中,並依照需求調整排列方式與間距即可,設計起來比較單純;倘若是複合元素時,則可在完成一個主要元素後選擇一個排列方式,再繼續繪製後續的元素設計,由於可以即時觀看拼貼效果,其實相當直覺,同學們可以多嘗試看看!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菜鳥救星illustrator教學:四方連續圖樣設計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SIMI老師 不論是設計、攝影或繪畫,版面上的留白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然而這邊所說的留「白」所指的是主體之外的負空間,而這些空間並不一定是「白」色。 在設計中有所謂天地左右,而繪畫中具體作為就是在這些空間呈現「虛」的畫面處理,例如較弱的明暗與彩度對比、較少的細節、較模糊的邊緣等,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襯托主體和引導視覺方向。 襯托主體 畫面如果被物體塞得太滿,就會給人一種壓迫感,眼睛不知道往哪看是好;如果在畫面中留出適當的空間,就讓能視覺有餘裕在畫面之中流轉。因此構圖時為了使主體更加醒目突顯,周遭的留白可以成為一種襯托主題的負空間,使視線更容易集中。 留白的面積不同,畫面的感覺也會大異其趣。主體的面積大於留白面積時會重於描寫特定事物(如左圖),並能創造畫面張力;而主體的面積大大小於留白的面積,畫面則重於整體情境(如右圖),表現出某種程度的靜謐。但不論是哪一種留白的呈現方式,都要注意盡量避免主體面積和留白面積對等,以免畫面顯得呆板乏味。 引導方向 一般來說畫面會在運動趨勢的方向有相對較多的留白,以便表現運動的態勢。 通常人物的視線方向必須要有一定的留白空間,使人物在畫面中更加舒展自然,觀者的視覺感受也有能夠活動和呼吸的空間,並形成引導視線的線條。因為觀者的視線很容易被畫面中的人物的眼神所引導,因此可以利用這個方式引導觀者的視覺停留在希望被關注的重點上。 但是如果要表達某些特殊的主題,也會出現違反常規的留白方向。 如左圖的留白空間雖然並不是位於主角的動態方向或視線所及之處,但有男主角隱身於此,並用髮絲的動態期望觀者能順勢發覺兩者的關係。 而右圖則是將視線帶向法杖,企圖彰顯其女神的地位身份。簡而言之,構圖時不能將觀者帶往不必要的物件,創作者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畫面的細節,引導觀者尋找畫面上的每一個重點。 留白形狀 這些留白區域所呈現的形狀也很重要,重點區域(以人物來說通常是頭部)附近的負空間會比較複雜細碎,有利於引起觀者注意;反之則較為簡單純粹,以免分散觀者焦點。此外要讓分布在畫面中的塊狀盡量大小與形狀不一,才能呈現有韻律節奏感的豐富構圖。 留白不只是單純的空白或虛無,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主體的延伸,在虛實之間合理搭配就可以激起觀眾豐富的聯想。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菜鳥救星話設計:構圖的藝術-留白空間與動態方向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圖、SIMI.希米老師 風格是初學者常遇到的困惑及難題,但其實中間有許多曖昧難以解釋的東西,在這邊用我的認知來為大家做個介紹,希望能解除各位心中的困惑。這次請來翡翠姐姐當媽抖做示範w 會影響風格的變因有很多,首先我們從外觀來看: 左邊是幾乎接近真人的比例(當然還是有做些許的調整,如眼睛的大小),而右邊則明顯的經過許多簡化與誇飾。 這裡為了舉例差距比較誇張一點,當然也可以抓中間值如: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偏寫實的長相在歐美較能被接受。 當然在亞洲也並非全然行不通,雖並非絕對,但喜歡偏寫實的往往年齡層稍高一點。 所以我大多是採取折衷,一開始是參考FFVII還有SD娃娃這種真實帶有唯美的感覺,後續慢慢調整成現在的風格。 至於偏卡漫的長相通常是有許多簡化與誇張等變形,這是為了讓角色的情緒能表現得更加清楚之故。 其實總覺得說卡漫風有點不精準,畢竟還是有些漫畫的風格是偏向寫實的,但這應該算是個約定成俗的說法了,只要大家清楚知道差別就好。 如北条司老師的城市獵人或老師池上遼一的聖堂教父,以及歐美的英雄漫畫基本上也是傾向真人比例。 但有時當這些角色在做出一些誇張的表情或動作時,臉的畫法也會跟著改變,城市獵人的犽羽獠認真時就是帥氣的寫實臉,但色性大發時的猥褻臉就做了很大的變形。 也有在同一部漫畫中寫實與卡漫臉混搭的例子,像小畑健的棋靈王中,帥大叔們如塔史名人、緒方九段長相都偏寫實,而阿光在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的表現手法也有很大差異(當然畫者畫技進步也是原因之一啦)。 或是比較近期的像一拳超人,崎玉老師平常的放空臉跟認真帥氣臉簡直就是差了一百萬八千里啊~ 所以寫實的長相比較適合用於表達成熟、陽剛的感覺,兒童或是女性則會盡量簡化,使其看起來較為柔美。 不過若是"成熟"到某種境界可能又會有更誇張的變形出現了,如高橋留美子亂馬1/2中的爺爺w 但不論是何種的變形或簡化,都還是基於真實的樣態去做的,許多人一開始畫圖時常會模仿喜歡的畫家,這確實是學習的好方法,但在模仿的同時,如果沒有經過自己的觀察及吸收,就會永遠只能停留在模仿,而無法做出屬於自己個人風格的變形了。 ... 接著以畫法呈現來看: 我一開始只做了比較極端的兩種分類,就是厚塗與色塊。 恩很明顯的,左邊是厚塗右邊是色塊w 通常越寫實的外形搭配厚塗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反之亦然(也就是卡漫長相搭配色塊),但凡事都沒有絕對啦,也是有相反的例子,而且兩者也經混合使用~畢竟方法是彈性活用的,只要整體能協調搭配就沒問題了。 例如下圖中間的2張在一開始的表格中雖然分別被簡單的分配在厚塗與色塊之中,但其實他們都有使用一些混合的技法,只能說在兩者之中更偏向哪一種而已,風格的變化可說是不勝枚舉。 初學者常常認為厚塗很困難,而色塊畫法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如何呢? 首先透視、比例這些基礎當然是基本的,前置沒做好的話後面也不用提了。接著線稿的準備,厚塗最後是不留線稿的,但結構清楚還是很重要,雖然也有人是直接用色塊起稿,但除非你對所畫之物的結構非常清楚且胸有成竹,否則還是建議把線稿畫出來,以避免後續修修改改反而更花時間。 而色塊畫法不用說,線條是必須要撐起全場的重要角色,乾淨、漂亮的線稿絕對是重點。但不論使用哪種畫法,線稿都必須要有輕重濃淡之分,在這個階段就必須表現出畫面的立體感。 色塊上色時的線稿則會略粗一些比較有存在感,尤其這又是偏可愛的長相,線條粗而圓潤較能表現出可愛的效果。後期線稿的換色也非常重要,會影響到整體光影以及前後的層次。 確實色塊上色速度是會比較快一點,且只要線條畫得好,簡單的塗色也不會難看到哪裡去。 但要只用簡單的色塊來表現出不同的質感及立體感其實並不簡單,需對物體本身的立體結構了然於心,且經過多時的練習才能切得好看熟練,色塊的形狀也會影響到我們對物體的質感的辨識。也就是容易"畫得出來",但不容易"畫得好"吧,如果色塊分得不好,看起來就會很像未完稿的半成品。 動畫常會使用這種手法,由於早期的動畫是使用賽璐璐片(一種類似投影片的透明片)上色,所以這種畫法也被稱為賽璐璐上色。 如果想學習這種上色法,可以在看動畫時一邊研究不同狀態時的色塊。 比起單純的色塊,多增加一些漸層更能增加畫面的層次與華麗度,比較適合用在插畫上。 這種畫法既精緻又乾淨清爽,雖然比色塊畫法稍複雜些,但比較容易呈現不同質感,完稿度也能提升。 因為我自己平時並沒有使用這樣的畫法所以不是很熟練,中途稍微參考了奕辰老師的芒神還有ゆーげん老師的插畫呈現方式w 厚塗本是油畫的名詞,不過在電繪時代也被引申為跟原本不完全相同的解釋。 這種上色時由於要把所有的細節都呈現出來,所以對物體的凹凸以及光影變化不夠清楚的話,一開始會完全不知該如何下筆。但對形狀的認知比較清晰,或是手邊有參考物的時候就會容易許多。 最近我也發現練習色塊上色能讓我在畫厚塗時比較能將層次作明顯區分,所以其實繪畫的概念都是相通的,只是能否融會貫通的應用就需要時間磨練了。 由於厚塗上色使用的色階豐富,所以能呈現比較立體逼真的畫面,對不同物件的質感也能表現得更加細緻。 但此時會面臨到的是:需要表現的東西及層次變多了以後該如何調配? 如鼻子跟人中這種比較難呈現的部位在這邊非得要畫出來不可,但強弱的表現增一點減一點都是一大難題,可以試著將圖縮小來看,如果縮小後看起來還是很勻稱的話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另外通常越是寫實的畫法,彩度與明度通常會稍微偏低,否則看起來會缺乏真實性,但相反的增添較鮮艷的色彩時就容易給人夢幻、奇幻的感覺。 這張使用的技法比較接近我平時的畫法,但這種可愛的臉就比較少畫了,上色時為避免臉部刻畫太多,所以參考了黏土人玩具的立體感。 線稿在這邊跟色塊上法是用同一張,但平時我會把線畫得比較細一點,這樣後期線條與整張圖的融合會比較容易。 因為先使用帶透明感的重疊法,再用局部厚塗方式處理,就能兼有兩者的特質,這是貪心的我當年不知怎樣演變出來的畫法,應該也是畫了許多張圖以後慢慢轉變過來的吧(?) ... 結語 其實不論是何種畫法,對基本的透視、比例、立體結構以及光影都要有足夠的認知,剩下就是對不同技法的純熟度而已,並無高下優劣之分,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 如果一開始不知道要從哪一種下手,可以先思考你的作品是要應用在哪個方向(如遊戲或小說),是男性向或是女性向?這些都是很好的提示。 也要多欣賞及觀察別人的作品,學習時多思考別人為何要這樣做,而不是只模仿表象而已。 或者不妨各種方法都試試看,雖然有點費時,但風格的養成本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論是外觀或繪圖手法都會影響到整體的呈現,唯有不斷的觀察及練習,且持續的創作才能慢慢蛻變出來。 文章轉自SIMI.希米老師blog,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關於風格那件事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圖、SIMI.希米老師 Photoshop雖然從CS6開始內建的筆刷類型越來越多且強大,但還是不見得可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網路上雖然也有許多資源,但量實在太大也會讓人不知從何下手,而且良莠不齊難還要一個個過濾也相當沒有效率,因此自製筆刷還是最直接、也最能符合自身需求量身訂做的選擇。 1.開新檔案 開新檔案時不要將尺寸開得太大,比例也以方形為主,以免設定成筆刷時無法設置。 2. 素材準備 這邊可以直接在畫布上繪製,也可以利用照片素材製作。因為這次想要做的是仿舊的斑駁素材,所以利用紙張的顆粒質感配合水彩乾刷出我想要的效果後再翻拍,之前也曾看過有人用便當裡的炸雞腿或咖啡漬的照片當素材,總之相當自由。 3. 製作筆刷原稿 將選用的圖形用套索工具圈選複製起來後,到剛剛新開的文件內貼上。 利用功能表/影像/調整/去除飽和度 的功能使圖案轉換成黑白。當然也可以直接將色彩模式設為灰階,但這邊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使用調整圖層做非破壞性調整,一定要將該圖層的色彩確實改變才行。 接著使用功能表/影像/調整/色階(或曲線也可以)將淺灰的背景色調整到全白,中間的深灰則依照需求調整濃淡。筆刷的概念是全白(K=0)的部分在設定成筆刷時不會畫出顏色,越黑的部分(K的值越高)色彩流量則越大,建議寧可將原稿調深一點增加顏色流量的上限,如果想要畫淡一點的顏色時再設定筆刷本身的透明度來解決即可。 執行功能表/編輯/任意變形(Ctrl+T)來調整原稿尺寸與角度。雖然事後我們可以用數值來操控,但原稿如果太大或角度很奇怪的話調整起來也是個負擔,先大致設定成比較適當的狀態比較方便設定。 4. 設定筆刷 原稿處理完畢後,就可以到功能表/編輯/定義筆刷預設集 ,並取一個好識別的名字。 剛製作好的筆刷如果沒有經過數值的設定畫起來會非常呆板,可以到功能表/視窗/筆刷設定 修改筆刷數值。在這邊我調整了「筆尖形狀」中的「間距」以及「筆刷動態」中的「角度快速變換」數值,使筆刷畫起來增加更多亂數變化。大家可以自己玩玩看,設定各項數值後觀察筆刷的變化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與喜好。 5. 儲存筆刷 筆刷設定好後記得點選筆刷設定視窗右下角的「建立新筆刷」將數值儲存起來,不然下次使用時可是會跳回預設值,就必須要辛苦的重調啦! 接著在筆刷視窗右上角選單點選預設集管理員。 在這邊刪除沒有修改過數值的初始筆刷,以免選用時混淆。接著點選「儲存組合」將筆刷的ABR檔匯出保存,這樣以後就能夠在其他電腦輕鬆匯入做好的筆刷,也可以分享給朋友使用。當然,別人製作的筆刷也是在此匯入整理。 筆刷完成後就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揮灑創作啦!不論是老舊文件或是戰損武器,都可以用這支仿舊質感筆刷繪製,當然大家也可以運用這個筆刷的教學,設計出其他風格類型的筆刷喔~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菜鳥救星話設計:五步驟製作多用途仿舊質感筆刷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2021雲端直播課】週週開新課免費學
響應政府對於就業者技能培訓,【2021雲端直播課】專案,電腦技能+雙語進修,近兩百堂直播課,課程總價超過$50萬免費學...
聯成電腦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