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身程式領域之前,你也正這樣懷疑自己嗎: 「無理工科、寫程式的背景,能成為工程師嗎?」 「程式好難,該怎麼開始學?我學的會嗎?」 「現在已經 33 歲,轉職還有可能嗎?」 在程式成為全民必修課的現在,學習程式開發不再是理科生的專利, 因為寫程式就像寫作文,懂了寫程式的邏輯與方法,你就可以寫出一篇文章。 而當你具備基礎的技術,並在GitHub上擁有大量的作品, 你的履歷基本就已經很飽滿囉。 此時就算是非本科系的學生,也有機會找到欣賞自己的伯樂喔! 如果你有興趣踏入這個行業,又不知道該從何起步? 你可以這樣準備: 【步驟1】了解APP程式設計師需點滿的技能 App程式設計師,大致可分為「前端」和「後端」工程師兩類。 前端就是門面負責人 負責與UI、UX設計師配合, 將使用者介面和流程,轉化成實際可以操作的App; 需要熟悉一到兩門的程式語言,現在用來前端開發的語言有: 用來寫iOS App的Swift和寫Android App的Java。 打地基的工作就由後端來負責 後端工程師的目標負責處理、優化伺服器和資料庫, 甚至更進一步調整演算法。常用的開發語言有: 用來架設伺服器的JavaScript或是Python, 以及用來操作資料庫的MySQL或MongoDB。 你可以選擇你想走上前端或後端之路,並開始鑽研你應學習的技能。 但實務上,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並不是黑與白的區別, 即使是前端工程師,也需要瞭解後端的專業知識,反之亦然哦! 【步驟2】設定目標 確立自己想成為APP程式設計師後,除了尋找好的資源和協助之外, 更需要培養習慣,維持你的學習動力,來完成你的目標: 學習時間: 建議每天下班時間2hr,假日每天6hr。每週至少花20小時在相關的學習上。 準備2本學習筆記: 1本為速記;另1本為詳細的筆記。 將速記的內容試著吸收轉化成自己的話,記錄在詳細的筆記本上。 這樣才能將知識內化,再複習一次。 分享學習紀錄: 每週一篇,將學習筆記發表至部落格或分享到社群中。 藉此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還有機會結交跟你一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夥伴! 【步驟3】找到一個可以實戰的機會 如果說成為APP程式設計師的step1是學程式,step2就是累積作品集! 累積作品集最好的方法就是「接案」! 透過專案合作方式,不但可以培養程式開發實力, 也可以在當中訓練溝通、SOP建立、時間成本控管等等。 建議規劃每兩週到一個月完成一個小專案,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 當你準備好開啟你的接案人生時, 請記住程式設計接案3守則! 助你避開無賴案主,升級自己的程式開發能力: 一、 了解接案行情價: 當你尚未有專業的作品集前,即表示你尚未取得「訂價權」。 建議新手接案先蒐集業界報價,用大家的水平來當成給客戶參考的標準,才能取得合理的報酬哦! 二、 取得客戶完整的設計需求及其規格: 包含專案時程安排、提案款數、修改次數、修改流程、付款方式等。 即使是後來追加的需求,都須將細節「詳列」於合約中, 避免未來不必要的爭議,這是非常必要的步驟,也是保護自己的關鍵。 三、 有條理地撰寫原始碼: 作品的原始碼要讓雇主能清楚看懂你的邏輯, 例如註解要寫清楚、結構要有條理, 以免在交接、維護上因為銜接不順,花更多時間修正。 而這個好習慣,也是業界的必備能力之一哦! 人生沒有如果,堅持就有好結果! 在踏入程式設計領域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很多挫折, 例如花了一整天時間只為找1個小bug。 但別忘了,所有合格的APP程式設計師、大神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唯有慢慢培養實力,累積接案經驗,才是鍛鍊你快速精準地開發程式唯一關鍵!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00nyrhtak 2018/10 月AAPD在 Facebook 上發起了「生活中的難用介面大賞」,邀請「受害者」們投訴難以使用、令人懷疑人生的操作介面,從鐵路時刻表到 ATM 交易畫面,都能感受到無盡的困惑和痛苦的哀號。沒有為生活帶來便利就算了,反而還形成「科技考驗人性」的窘境! 呼應此次怒氣四溢的活動,AAPD 緊接著舉辦「練功房|介面 Redesign 挑戰賽」,賦予難用大賞的得主之一YouBike App重生機會。剛好在挑戰結束後沒多久,不知是否被設計師們強大的氣場(怨念)影響,YouBike 悄悄進行了介面大翻新(和 Redsign 後的版本有幾分相似!) 版本 3.3.19的站點地圖笑得你發寒,感覺就會造成密集恐懼症患者的莫大恐慌,成為難用大賞的眾矢之的;更新後的版本 4.0.7有大幅度進步,友善多了,一次只顯示幾筆該地區周遭的站點。而這次挑戰賽的重點我認為在於「如何清楚有效率地傳遞站點資訊」,讓使用者能夠快速掌握站點狀態。 本文架構 ㄧ、組隊參賽:和夥伴一起建立團隊共識 二、專案背景:現況問題、預期目標 三、前期研究:用戶評論、競品分析、設計原則 四、資訊架構:打造與產品的良好溝通 五、重新設計:整體介面呈現 一、組隊參賽:和夥伴一起建立團隊共識 最初是從hui那裡得知挑戰賽的消息,平時我們會透過 Messenger 交流各種 UI/UX 資訊,也盡可能為對方面臨到的疑難雜症提供協助,很感謝有他這位好碰油。雖然在他提出組隊的當下我回應「滿想試試看的」,但一方面又怕工作結束後沒有餘力完成作品,回家後只想當個徹底的廢人。後來實在是太想看到大家對於同一個題目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改造,決心參賽。 報名成功後,我們花了些時間聊聊參賽的原因和期待。hui 先前曾經以個人身分參加過 UI Club 的音樂應用挑戰賽,想體驗看看兩人組隊參賽。我則是沒有任何比賽經驗,趁這個機會給自己一個小挑戰,也想知道作品是否能夠得到評審的認可,或者我只是單純在自嗨。我們也都好奇對方的設計流程、使用工具、參考資源⋯⋯,透過挑戰賽互相學習。 我們的溝通和協作方式 ・檔案共享平台:Dropbox ・共筆文件:Dropbox Paper ・咖啡廳:溫床 NEST、羊毛與花 二、專案背景:現況問題、預期目標 我跟 hui 設想我們是負責 YouBike App 改版的設計師,且有時程和資源上的壓力(事實也是如此啦),因此我們專心將現有功能盡可能地最佳化,暫時不考慮加入新功能。 現況問題:YouBike 作為輕量型共享單車,提供城市市民更加環保及便捷的交通選擇,兼具通勤、休閒、運動等多項用途,然而官方 App 的使用體驗欠佳、介面雜亂無序,使用者無法即時獲得所需資訊或順利完成特定任務,造成莫大的挫敗感。 預期目標:本次改版聚焦於產品核心功能(查看站點狀態),並重新梳理資訊架構,將操作流程減至最低點擊次數,同時考量到技術可行性。透過明確的視覺層級讓使用者一眼就能獲取所需資訊,並除去不必要的裝飾性元素,保留畫面的呼吸感,延續線下的便利、友善體驗。 三、前期研究:用戶評論、競品分析、設計原則 我們在針對頁面上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繪製設計稿之前,試著先做了一些桌面研究,使用AppBot蒐集了近 90 天內、共 235 則的負面用戶評論,歸納出五大現況問題,同時從功能特性切入,進行簡單的競品分析,並共同訂定出三個應遵循的設計原則。 四、資訊架構:打造與產品的良好溝通 俗話說:好的資訊架構是成功的一半,使用者要能夠有脈絡地知道「我現在在哪裡 、我可以到哪裡、我要怎麼到那裡」,我們依據三種不同的使用情境梳理出三個主要架構。 站點:使用者想查看站點狀態、搜尋站點或地標。 最愛:使用者想快速查看加入最愛的常用站點。 我的:使用者想使用 YouBike 相關服務或者會員專屬功能。 五、重新設計:整體介面呈現 ・icons 使用:Material Design (Rounded) ・可以生成不同樣式的 Google Maps 線上工具:Styling Wizard 原先開啟 App 後,要再自行點擊站點才會展示資訊卡片,我們認為與其增加一次點擊,不如直接預設展示最近的站點卡片。 這裡讓我們很掙扎的是廣告的去留,可以從用戶評論看到不少用戶對於「在官方 App 內看見廣告」相當反感,且廣告形式為非原生廣告,就這麼突兀地出現在畫面下方,我跟 hui 猶豫很久還是決定暫時把廣告從地圖畫面移除。 Source:AppAnnie(YouBike Android 2018/10/092019/01/06) 延伸閱讀👉🏻【硬塞科技字典】什麼是原生廣告(Native advertising)? 這張小卡片上涵蓋了「站點名稱、加入最愛、可借可停、距離、更新時間、開啟導航、步行時間」,資訊含量不少,我們反覆來回調整了好幾次顏色、排版、字級大小⋯⋯,直到它看起來清爽、容易被消化理解。 除了強調對使用者來說最重要的可借可停資訊,也在右上角的位置放置輔助標籤(正常/快空/空車/滿位),讓使用者能夠更快速地判斷站點現況。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是更新時間的顯示,相較於「幾分幾秒更新」,我們認為「幾秒前更新」直覺多了。 使用者若想查看站點緊急通知,要點選漢堡選單後前往最新消息頁面查詢,然而全台灣地區的資訊都混雜在同一頁面上,沒有明顯的標籤劃分。況且,真的會有使用者特地跳轉到這個頁面嗎?還是就這樣默默錯過了這些消息?都說是緊急通知了就不要藏在選單裡啊(崩潰)! 我們選擇把和該站點相關的緊急通知直接呈現在卡片上方,點擊後再跳轉到詳細頁面,另外有幾位參賽者也是同樣的處理方式。 不太清楚為什麼地圖和列表要同時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不過我們想讓使用者一次專注在一種瀏覽模式,地圖歸地圖、列表歸列表、傑尼龜傑尼(意味不明的諧音梗 XDD)。 評審Lin Simon在直播講評時提到,列表模式下無法將站點加入最愛或開啟導航,是不是和地圖模式的操作行為一致會比較好?但我們認為列表頁面的功用在於「索引」,才只保留了重點資訊、移除其餘動作。這一小段談話也讓我再次體會到設計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它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搜尋站點是決賽直播時,每個參賽者都有特別提到的環節,對於「只能搜尋站點名稱,不能搜尋地址或地標」的操作流程,我們都感到很詭異,到底誰會記得 YouBike 的站點名稱啦!雖然最新版本的官方 App 終於可以用地址來搜尋了,不過仍舊無法搜尋地標附近的站點。我跟 hui 希望可以滿足「搜尋站點」和「搜尋地址或地標」這兩種使用情境。 若站點名稱包含使用者輸入的字串,符合的項目就會呈現在地標列表上方,點擊站點後跳轉至地圖模式。講評時,評審提到搜尋結果畫面跟 Google Maps 十分相似,我們確實應用了 Google Maps 的 Design Patterns,一方面它是大部分使用者熟悉的介面,能夠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一方面是我們沒有把這次挑戰的目標放在創意的視覺展現,而是能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其實我一直很糾結,在設計手法上我們的表現似乎過於中規中矩,好像也缺少了些品牌性格在裡頭,它或許達到使用體驗提升的目的,但總感覺跟使用者之間無法產生更多連結,是我覺得最可惜的。 延伸閱讀👉🏻 品牌設計讓數位產品不一樣的三大關鍵! 另一種搜尋情境是站點名稱裡沒有使用者輸入的字串,這時候搜尋結果就會列出相關地標,點選地標後跳轉到地圖模式,自動展示離該地最近的站點。 直播中有個參賽者提問列表的「↖︎」箭頭有什麼特別作用?由於是直接應用 Google Maps 的介面,我跟 hui 一直認為它就是單純的「前往頁面」圖標,沒想到點擊後是「自動填入」字串到搜尋欄,第一次發現到這個不可思議的神奇功能!只是到現在我還是不太理解它的用意為何⋯⋯。 Google Maps 點擊「↖︎」會自動填入字串,點擊「列表項目」會跳轉到地圖頁面 即使將最愛站點入口放置在初始畫面頂部,看似有著高資訊層級,但在其他頁面時就必須經過三次的點擊「漢堡選單 場站地圖 最愛站點」,才能查看。我們將它固定放置在底部 Tabbar,不管在哪裡都能快速切換,也加入原先沒有的自訂排序站點功能,增加使用上的彈性。 原先的會員登入入口和相關服務都收在漢堡選單裡面,登入後才能看到會員專屬功能,為了引導使用者轉化成為會員,我們將會員獨立成一個頁面,在畫面最上方放置醒目的入口,另外強調登入後才能使用的會員專屬功能,以提升註冊登入率,最後把其他相關服務群組,以列表形式呈現在下方。 結語 最後我們的設計得到了挑戰賽的冠軍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還是有很多自己覺得不足的地方,前期研究是否太過淺薄、不夠深入?整體畫面會不會太過保守、看不見品牌個性?除了現有基本功能以外,有沒有未來延伸的應用?(這次有幾位參賽者發想了運動紀錄和附近景點等新功能) 雖然被這些「應該可以再做得更好一點⋯⋯」的想法困住有點困擾,但也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謝謝AAPD舉辦超~有趣的挑戰賽,賽後也保留了決選交流直播紀錄(我跟 hui 的部分從 51:30 開始)可以回顧評審的深度講評。 另外推薦閱讀 UBike 團隊的開發故事如何在 10 個工作天內改造微笑單車 APP 服務? ・我們的 U-bike iOS APP 的開發故事 ・Ubike 開發的方法論體會:那些 SPEC 之外的事情 文章轉載自「Medium」,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微笑單車只見苦笑?YouBike AppRedesig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菜鳥編 相信大家一定會好好的利用這九天的年假,一定要給他塞到爆、塞到滿的你說是吧。但也是有部分的人就是不喜歡被限制住,喜歡想到哪就到哪,所以工具的應用就很重要,總不能在家人或是你女朋友突然問你:「ㄟ.我們等等要幹嘛」你總是回覆不知道吧。 鳥編就來推薦幾個過年期間可以先下載好的APP來以備不時之需,當然每個人喜歡的APP不一致,如果有更好的,也可以推薦給鳥編喔。 一、交通篇: 高速公路1968 對於春節不管是出遊或是返鄉的人,一定最怕的就是塞車,掌握好交通,你就省下了時間,這款高速公路1968就可不能錯過了。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出處:即時路況資訊 停車大聲公 除了塞車,另一個困擾就是停車位了吧,快來使用這款APP,讓你快速找到停車位。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出處:停車大聲公 Polnav mobile導航 導航APP有多家廠商開發,如果你有習慣使用或是已經購買的,當然就是繼續使用,但如果想要使用免費又具備語音導航的,那麼這款APP就相當適合使用。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出處:POLSTAR 二、生活應用篇 方便找 出門在外,有時總需要找加油站、銀行、超商或是一些商家,那這款你一定要收藏,還提供了商家優惠及導航服務,很實用的一個工具。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出處:App Store 愛評生活通 如果你是個吃貨,出遊時總是想了解當地還有哪些道地小吃或是餐廳,這款APP不僅滿足吃的需求。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出處:iPeen 愛評網 生活行 一款老牌APP,不過相當實用,算是一款萬能百寶袋一樣,裝一個APP可抵好幾個,基本上大部人生活上會使用到的服務,都可透過這個APP來查詢。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出處:App Store EZTABLE 簡單桌 讓你節省電話費的線上訂位APP,也提供了排行版,讓不曉得吃什麼的人有方向可以參考。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來源:EZTABLE簡單桌 三、安全管理篇 春節不在家,家裡的安全該怎麼監控呢?買監視器又需要花大錢,如果你本身有兩支手機及Gmail帳號,就可以省下一大筆錢又可以監控家裡的狀況。 阿福管家 讓你節省電話費的線上訂位APP,也提供了排行版,讓不曉得吃什麼的人有方向可以參考。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圖片來源:阿福管家 四、補充篇 手機很方便,也是大家每天一定都會帶在身上的物品,有沒有過手機不在身上一天,感覺不自在過。現在手機功能越來越齊全,不僅提供付費,很多人的資料也都存在手機內,假使出遊期間遺失該怎麼辦?在手機王上就提供了相當詳細的處理方式。不過,鳥編當然希望大家不要有機會用到這一篇的內容。 圖片出處:手機王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菜鳥編 過年,相較於小時候的感受,熱鬧的氛圍似乎也逐年感受越低,說罷了!春節就是一段長期假而已!不曉得你是否也跟我有一樣的感受?加上現代人也並非要一起圍桌吃年夜飯才叫過年,反倒是趁這段難得的長假與家人一同出遊散心,感受不一樣的氛圍,增長見識。出國旅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沒必要將假期大部分時間耗在台灣塞車的車陣中,與親友過一種特別的春節。這次就來分享幾個在出遊規畫及提醒上還不錯的工具。就算不在這段時間出遊,在往後規劃旅遊時都可以成為你的好幫手! 機票、飯店: 推薦網站:Hellowings 網站連結:https://tw.hellowings.com/ Hellowings提供了機票、飯店的查詢服務,至於租車部分我在撰文時查看還在規劃中。 網站的UI/UX設計很好,不至於讓你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迷路。以航班查詢來說,可直接輸入機場名稱、城市、國家或機場代碼。 不用多久時間就可以將你所設定的條件的機票列出。 如果你的時間是彈性的,並非限定於哪幾天,可透過上方的含稅票價圖來看哪些時段的機票是最便宜的,對於以最少預算出遊的人來說相當好用。 透過篩選器也可依照選定條件幫你找出最適合的航班。 網站也並非查詢功能而已,也可直接購買網站訂票。 飯店查詢部分也規畫相當詳細,首先依照人數與房數數幫你搜尋出適合的飯店。 資訊相當清楚,連剩下幾間空房都會立即顯示。 天氣: 推薦網站:Weather Spark 網站連結:https://zh.weatherspark.com/ 出國遊玩,當然不希望壞天氣破壞出遊的樂趣。推薦的網站是一個適合參考天氣的指標,網站統計各國年度的天氣狀況,對於搞不定地點、出遊的地點適合的季節搞不定的人,就可透過這網站給自己一個評估的方向。 網站也提供了簡體中文,所以操作上就不用擔心摸不著頭緒或是看不懂資訊。首先在頁面上選定地點 / 國家,不過如果是要透過搜尋的話,建議使用英文名稱會比較好。個人覺得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網站上方的快速連結或是下面分區列表。 網站提供相當細的說明,在一開始的結果會呈現出年度天氣預測資訊。 如果想要針對月份,只要點擊X軸上的月份就會有更細部的資料。 相信透過這網站,就可以找出適合出遊的地點或時間,方便規劃出遊的計畫。 行程規劃: 推薦網站:TripJam 網站連結:https://www.trip-jam.com/zh_TW/ 決定好出國地點後,接下來就是規劃行程了,這網站的方便就在當你把行程安排好後,會自動地將車程時間與搭乘方式自動計算出來,也可自行設定停留時間、緩衝時間等功能,對於要自助旅行的相當好用。 詳細內容可參考之前分享過的文章「出遊好幫手,自助旅行規劃神器」 行李: 推薦APP:Packpoint Android連結:http://bit.ly/2GKceLN IOS連結:https://apple.co/2GJkJqt 出國最怕丟三落四,雖然有錢好辦事,但畢竟到一個你不熟悉的地方,不見得有錢就能買到你所需要的東西。所以出遊前一定要再三檢查攜帶物品是否有遺漏的。這次推薦的APP就是行李打包的好幫手。會根據前往的國家、時間、行程、性別及出國的目的(旅行、商務),來幫你規劃行李打包清單,就不用燒掉你的腦細胞來思考。 開啟APP後,選先選擇性別,APP將根據性別列出行李基本該準備的內容,例如女性就會多出衛生用品、化妝品等。接著就是輸入你要前往的國家、日期及旅行類型。 完成後,APP會將針你旅遊期間對當地的天氣狀況列出打包清單。 最後一個步驟,選擇前往的目的。選項可以多選。當然目的選項越多,清單也會更多。最後列出的建議清單項目,如果有不需要的,可直接將項目向左或是向右滑出就可移除,至於有些沒列出的項目,也可透過新增方式來添加。不過基本上出國該準備的都會列在清單內了,相當方便。 分攤: 推薦網站:Tricount 網站連結:https://www.tricount.com/ 出遊除了吃吃喝喝,也會購買一堆商品,遊時甚至可能還要幫親友代購。這時,帳務的紀錄就很重要。要分享的網站就是一個分帳工具,好處是使用者不需要註冊任何帳號或提供個資,就可達到多人同時編輯一份資料。 Tricount也有提供手機APP,對出遊的人來說相當方便,這邊就以網頁版操作。 首先建立分攤帳戶資料,總共兩個步驟,第一就是輸入建立者的資料與清單名稱。 第二新增與你一同出遊的名單或是請你代購的新友人員。這步驟遺漏掉人員也沒關係,可再後續再做調整。 切換到「Share」頁籤,可以將分攤清單分享給相關人員,由於這邊是使用網頁版,所以只有Email選項,假使你是使用APP,就可透過LINE將網址傳給對方。 當對方開啟連結後,網頁會請他確認身分。如果先前有遺漏的人員,也可透過「Add a participant」來新增人員。 前置作業都完成後,出遊時就可以將每一筆花費項目加入,可設定花費時間、分攤人員,多少數量等 下圖為一份案例,網站會自動將分攤金額計算租出來。如果有人不需要負擔,只要再點擊人員就會取消,並將金額重新計算。 吃飯分攤很簡單,但購買商品就會有數量問題,只要點擊「Details」,就可以分配比例。 每個人都可以建立項目,例如下圖中,鳥編支付了58,500韓元,吃貨咖1支付了80,000韓元。 親兄弟明算帳,回國後當然就是要來好好清算一下帳目了。將頁籤切換成「Balance」就可以知道每個人該支付的金額。 相信這些工具應該可以幫助你在規畫旅遊上有很大的幫助。工具,它只是一個工具還是你的幫手,就看你怎麼使用罷了!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也別忘了分享給你的親友們,相信對他們一定很有幫助!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Andy Kao 加入 Fourdesire 之前,在前公司做過的產品都是偏向一般的工具類產品,像是電腦的多媒體影音工具、編修照片的 App 軟體或是會議視訊軟體。會想要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去年一場活動中分享在 Fourdesire 做設計的經驗,有人忽然問說 「設計遊戲化產品和一般產品,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遊戲化的產品並不一定會遵循 iOS 或 Android 的系統規範,為了隨著功能和概念希望帶給使用者特別的體驗,因此會依照目的打造出一個最適合使用者使用的介面。 當時因為準備得不夠完善,所以只能給予這樣模糊的回應。這次有機會想透過這篇文章再提供一些屬於個人的看法,希望能探討更多關於遊戲化產品設計的內容。 工具類產品的介面設計 以市面上的 App 產品來看,通常都會有固定的介面規範。在設計一款 App 時都會依照 iOS 和 Android 的規範進行設計(如果對 iOS 和 Android 規範不熟悉的讀者可以參考此處: iOS 的設計規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Android 的設計規範Material Design)。使用雙平台規範的好處,能讓使用者更無痛操作各個產品,當他們每次下載不同的 App 時,不需要重新學習如何操作。 當一個產品擁有雙平台的版本時,很多 App 通常會有些許的差異。下圖舉 Dropbox 為例,可以看到就是完全依照雙平台的規範和介面元件進行設計,讓各自的使用者可以很快速地在這個工具類產品中快速執行動作。iOS 的使用者通常都能看到 app 畫面下方有一條導覽列 (在 iOS 的規範裡面命名為 Tab Bar),通常這條導覽列會是幾個產品中最主要且頻繁使用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進入想要的頁面;而 Android 的使用者則習慣去點左上角的選單選擇他們所需要的功能。 然而有滿多 App 也希望將雙平台的版本盡可能做到一致,目的也是希望產品的介面設計對所有使用者來說都是統一的,也能更有效率管理跨平台的使用體驗。 Airbnb 在上一版本做了極大的設計更動,跳脫了系統的規範,重新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設計語言。他們的設計團隊也在官方的 Medium平台 發布了許多文章,其中有一篇提到他們如何建立自己的設計系統,設計系統也確立了四個大方向分別是:「統一的、共通的、有指標性的以及可溝通的」。因此他們覺得面對全世界許多使用者,希望讓他們在跨平台使用時都能保持一致的體驗是重要的。 Airbnb 的設計系統。圖片來源: Airbnbmedium ► 推薦課程:跨平台商業網站設計、Android APP開發設計、iOS APP開發設計 讓 Airbnb 在任何平台上都具有鮮明識別特徵是至關重要的。在設計上,我們希望在跨平台使用時能有歸屬感,並盡可能在導航、系統圖標、上下文操作和互動等重要元素上遵循各個平台的慣例。 Airbnb 首席設計師 KarriSaarinen 但究竟是否要將 App 的介面統一呢?決定的因素又是什麼?這件事並不只是風格選擇的問題,有可能需要團隊在開始設計介面之前先對目標族群、市場做調查,甚至是評估開發時程後才能進一步做出決定。如果希望鼓勵使用者和你的產品產生更多互動,或許可以適當地加入遊戲化的元素,在合適的環節給予相對應的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 遊戲化產品的設計策略 一般來說,遊戲化類型的產品會利用一些挑戰、成就和獎勵的元素來強化使用者與產品產生更密切的互動,它不像遊戲一樣往往只是提供單純的娛樂,而是能夠讓使用者更容易達成某些目標或是更容易達成一些事,遊戲化的應用也已經深入到許多不同的領域,在 App 和網頁設計中也常常見到。這類的產品會更強調使用者當下的操作情境,因此在不同產品都可能出現較不同的介面,也通常不會遵循 iOS 或 Android 的設計規範。然而我們可以發現遊戲化產品都有一些常用的設計手法或是策略,接下來想介紹一些市面上遊戲化產品舉例介紹。 1. 接受挑戰,樂於競爭 人類是具有面對挑戰、克服困難的特質,因此現在市面上很多遊戲化產品都會將「挑戰」這個策略考慮進來。有了挑戰,就會衍伸出競爭和積分的元素。因此在遊戲化的產品裡面往往都能看到積分(Points)、徽章(Badge)、排行榜(Leader board)的元素,簡稱 PBL。不僅是 App 產品,PBL 的元素也充斥在許多我們已經熟悉的網站中。以大家最知道的拍賣網站為例,現在都能看到積分和評價的元素,甚至還有些拍賣網站會讓賣家和買家的頭銜隨著使用的時間不斷升級,讓使用者之間更有差異性,使用久的人會覺得很滿意,剛開始使用的人也會為了快點進步到下一個層級繼續使用。 Yahoo 拍賣的賣家等級 《Duolingo》 這款語言學習 App 也在這方面利用了許多遊戲化的設計方式讓使用者更容易接受,並更有耐心地繼續學習。首頁的部分很貼心的詢問每個使用者的語言程度,並依照選擇會給予不同的訓練課程和步驟,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讓想要學習語言的人覺得學語言就跟玩遊戲一樣輕鬆容易,藉由解鎖一個一個關卡,加深自己的語言能力。首頁的上方資訊列也能讓使用者設定目標,只要你覺得今天時間比較充裕,就可以選擇更積極的學習模式來賺取經驗值。 圖片來源:《Duolingo》 截圖 在答題的過程也更加友善,藉由可愛的插圖讓使用者認識英文單字,答錯會發現有個初次犯錯的提示框,提醒使用者人人都會犯錯,不需要太緊張的心理安慰。而生命值的使用則是讓使用者答題時能更小心,生命值如果耗損完後,則需要藉由練習題目來獲得生命值,也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 UX 設計。因為這代表你需要透過更多練習補強自己的英文能力,當你練習夠之後,就能突破以往的困境了! 圖片來源:《Duolingo》截圖 然而周郁凱在他的書中提到 「並不是把排行榜、徽章或積分等元素硬塞進產品來就是遊戲化」。設計團隊還是必須針對使用者的需求將產品設計得合理,提供主要的核心概念和功能,讓使用者擁有高黏著使用的動機,遊戲化元素只是增進使用體驗的其中一環。 2. 幫助使用者養成習慣 以知名的《 Forest 》來說,為了達到讓大家不要太常使用手機,因此將種樹結合培養專注力的習慣。產品的主要介面就是一棵樹苗的圖樣,沒有過多的資訊干擾使用者,因為設計者知道當使用者需要開始專心做某件事時,就會選擇打開《 Forest 》,以這樣的使用者情境進行介面的設計能讓整個使用體驗更具沈浸感。當使用者按下開始種樹,就開始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吧!這棵樹會隨著你沒有碰觸手機的時間成正比的長大,一旦忍不住拿起手機打開畫面,那棵樹苗就會枯萎死亡。 圖片來源:《Forest》截圖 後來該團隊還將種樹的虛擬互動移植到現實生活,並與種樹組織合作,讓使用者們知道如果在手機裡面種了一棵樹,就也會在印度種一顆真正的樹幫助這個地球。 圖片來源: 《Forest》官方網站 透過此類的遊戲化策略,帶給使用者更多的心理成就感。無論使用者需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他們必須先被提醒自己正在往一個更好的狀態前進,而這個進步有可能是個人的,或是更偉大的造成整個社會進步或影響你周遭的朋友。當使用者發現自己正在進步,也會淺移默化的逐漸養成習慣,並且成為該產品的高黏著度使用者。 3. 有限與稀缺性 在遊戲化的產品中,要如何讓使用者和產品的互動不要太多又不要太少是非常重要的。以《記帳城市》為例,我們製作的是一款希望幫助使用者養成記帳習慣的產品,使用者只要記錄每天的消費都能蓋出對應消費分類的建築,並慢慢壯大自己的城市。為了防止大家一直記假帳,每天能蓋的建築預設只有五筆。這個方式均衡了主要的記帳功能與遊戲性的部分,讓使用者沒有辦法因為想得到額外建築去做假帳和作弊。也因為使用者體認到有限的數量,他們會更容易的選擇持續使用,在每天不斷使用當中慢慢增加自己城市的景觀,並達到滿足記帳成功的內在動機。 有限的建築工數量讓使用者更容易取得記帳與遊戲的平衡性。圖片來源:《記帳城市》截圖 知名的全球設計平台 Dribbble 也在會員招募的形式上利用了相似的設計手法。所有人都可以申請帳號加入這個平台,但如果你沒有邀請碼,就只能欣賞別人的作品而不能發布自己的作品。要怎麼得到邀請碼呢?就是去尋找正在發送邀請碼的人,並將自己的作品整理給他,增加自己獲得邀請碼的機會。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使用者都因為當初 Dribbble 這個嶄新的概念被吸引過來,希望將自己最棒的東西呈現,也因此才會成為廣受大家推崇的設計平台。 Dribbble 藉由限量的邀請碼提升使用者得到的動力 當然,遊戲化的設計手法不只這三項,在這裡只是提出一些常常被使用的案例。不管是製作一般的工具類產品或是含有遊戲化元素的產品,最重要的還是回到 使用者個需求 和產品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如果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事情,那或許就可以思考使用者的情境和使用旅程,以合理的遊戲化方式進行設計來達成更好的使用者互動。 如果某天有個產品能夠讓使用者願意為了達成某些事情就犧牲其他事物(像是金錢、寶貴的時間等),就算沒有額外的獎勵也很願意主動執行,或許可以鼓起勇氣說這個產品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也說不定。 ► 推薦課程:3ds Max遊戲設計、Animate網頁動畫應用、C#遊戲程式設計 結論 遊戲化不只可以用在數位產品上,其實我們的生活周遭或是工作環境或許也充滿許多具備遊戲化的設計。像是我們每天幾乎都會去的便利商店,一旦消費超過某個金額就能得到的點數和貼紙,再利用點數去抽獎換取獎品,就是讓購物這件事情變得更加有趣的生活遊戲化體驗。試著注意你們生活周遭吧!如果有任何吸引你的遊戲化體驗,不妨去想想他背後設計的概念和目標! Reference: [1] HIG [2] Material design [3] Dropbox [4] Airbnb medium [5] Yahoo 奇摩拍賣 [6] Duolingo [7] Forest app [8] Fortune City, 記帳城市 [9] Dribbble [10] 周郁凱 (2017)。《遊戲化實戰全書:遊戲化大師教你把工作、教學、健身、行銷、產品設計變遊戲,愈好玩就愈有吸引力!》 文章轉載自「medium」,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遊戲化產品與一般工具型產品的設計差異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Photoshop Beta版🖥️生成填充工具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覺得Generative Fill的生成工具,Generative Fill本身是屬於Adobe Photoshop的Beta版本,他的功能非常強大,擴張圖片、新增元素,快速完成客戶需求...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