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SIMI.希米老師 相信多數人都跟我一樣,雖然喜歡畫人物但卻討厭畫背景,但無奈的是,若要成就一幅好畫,背景是不可或缺的啊!然後這時才會開始後悔以前沒有好好練習景物的畫法T___T,其實整體來說畫圖的概念是相同的,大家只是缺乏對這個東西的理解以及純熟度而已,為了畫出好作品,就分一些愛與耐心給背景吧! 上次我們針對樹叢做了色彩的研究,這次就來具體實踐,這邊使用的軟體是Photoshop,筆刷是最基本的柔邊圓型。很多同學常會問我使用的筆刷,然後總會得到很空虛的答案XDDD,因為我一向都使用最簡單的筆刷來作畫,偶爾會用到一些特殊筆刷做做效果,在Painter我也都只用輕柔噴槍,然後利用筆尖形狀來控制軟硬度而已。 雖說是柔邊圓型,但筆刷硬度是可以任意調整的,為了得到清晰的輪廓,在這邊把硬度調到大約80%左右,將間距降低可使筆觸較為順暢,反之則可營造粗糙的感覺。 接著畫出清晰的樹叢剪影,必要時可用橡皮擦修飾邊緣形狀,橡皮擦的硬度設定與筆刷差不多即可。 將硬度調回到最柔的0%。 將不透明度控制開啟,並降低到大約30%左右。 然後開啟鎖定透明像素選項。 就可以直接在原本的剪影色塊染上漸層了,在這邊將設定為受光的部分染上黃綠色,非受光部分則帶一點藍綠。 接著開一個新圖層,設定為色彩增值(PT中為相乘),不透明度大約50~60%。使用色彩增值可使上方顏色與下方融合並變深,因此用在畫暗面上。 接著將筆刷硬度調回70~80%之間,描繪出整個樹叢的非受光面。先用滴管選擇底下畫好的樹叢剪影底色。(這邊使用photoshop的色相環外掛Coolorus)。 然後將色相環往冷色轉至少60度以上,並降低顏色彩度即為暗面使用的色彩。 選色邏輯請見前篇聯成電腦simi老師專欄:轉動吧--色相環! 在畫大塊面積時我會將筆刷屬性的不透明度選項關閉,以免產生過多細碎筆觸,繪製陰影交界處一些葉片的輪廓層次時才會將不透明度選項開啟。 如果擔心畫暗面時會超出樹叢的範圍時,可按著Ctrl鍵點一下圖層縮圖得到選取區,或是在圖層上按右鍵,選擇建立剪裁遮色片也可以讓顏色不會超出樹叢範圍。 再開一個圖層設為色彩增值,不透明度50~60%,接著畫中塊的暗面。畫植物時最棘手的部分莫過於大量重複的葉片,畫起來感覺十分繁雜;但其實並不需要一片片的畫出每片葉子,這樣反而事倍功半。大家可將樹叢先分解為一圈圈的圓球,以幾何的概念去畫出暗面的層次。 如此一來,即使沒有畫出太繁瑣的細節,也能給人樹叢的感覺了,其實畫頭髮時也是相同的概念喔! 然後再開一個圖層設為色彩增值,不透明度70~80%,畫更小塊的暗面。此時會較著重前方第一坨樹叢的層次,後面2坨會漸漸減少筆觸經營。一方面是前面的東西本就會比較清晰,二方面筆觸多且色彩鮮豔較能凸顯主體,我們在一個畫面中必須要分出主客關係,所以會有這樣的筆觸及用色差異。 開一個新圖層設為覆蓋(PT中為重疊),並將不透明度調到30%上下繪製亮面。覆蓋也是會將上層顏色與下層融合,但呈現的效果是會變亮,所以我用來繪製亮面時使用,樹叢本身並不是像金屬一樣會有強烈反光的物件,所以不透明度降得較低。 左方的主光源用彩度較高的黃色,而右側的反光則是使用偏藍的藍綠色呈現。 開一個新圖層設為覆蓋,不透明度維持在90~100之間,集中於受光面直接點出少許小亮面的葉片。 一筆畫出葉片形狀的重點是下筆不能太快,且需要有輕重之分。先用重筆觸畫出葉片較寬的地方,再慢慢提起來拉出尖頭,若拉得太快會使粗細變化過烈,就變得不像葉片了。 因為這次樹叢不只是人物身後的一片背景,必須為晉身為主角的他深入刻畫細節,讓葉片輪廓更清楚。小局部的暗塊可以使用對比更大的藍色來呈現,可避免死黑的感覺。 基本細節都已完成,最後再用一個新的覆蓋圖層做氣氛色渲染,讓受光面的黃色更加明顯,也再次強調非受光面的冷色。由於覆蓋會使整體變亮,因此還會使用橡皮擦減去小暗面部分的顏色。 最後為了讓較遠處及下方的樹葉更加減弱,所以新增一個圖層並設為濾色,在想削減的部位加上明度高彩度低的灰藍色,濾色圖層可使整體明度提高、對比減弱,可使主客關係更加明顯。 到這邊把樹叢完成啦!其實不論畫任何東西,我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固有色漸層渲染暗面亮面細節後製,差別在於色塊構造形狀與分布的表現方式不同,所以對於物件的觀察以及分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就是熟練度的掌控而已了。更多精采文章可至Simi.希米老師Blog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圖、文:SIMI.希米老師 今天的課題是要告訴大家色彩的選擇方法。 這邊對色彩的研究並不是針對各物件不同色相的搭配,而是指單一物件在光影的影像下所產生的色相變化。初學者在作畫時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色彩會容易顯得單調。在此以樹叢為例來做簡單的說明,你看得出以下三叢的差異嗎? 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簡單的認識一下色彩;不講太複雜的色彩學,但這些基本概念還是必須的。 首先色彩可以區分為兩大類: 1.無彩色 ,為黑、白及各種灰色等。 2.有彩色 ,為紅、橙、黃、綠、藍、紫 等各種色彩。 其中有彩色大致可分為冷色與暖色兩類。 暖色給人的感覺是:積極、外向、溫馨,前進感、膨脹感。 冷色則通常會是:消極、溫和、冷靜、陰鬱,後退感、收縮感。 顏色的三屬性 1.色相(Hue) 由光的波長所決定色彩的相貌。 2.明度(Value、lightness)由光的強度決定色彩明暗的程度。 3.彩度(S a t u r a t i o n ) 由純度( P u e r i t y ) 決定色彩鮮豔的程度。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課題:色彩的問題不只出現在不同物件的色相上,在單一物件中也必須要有色彩的變化。如:榕樹是綠色,楓樹是紅色,這是我們對這顆樹整體呈現的色彩認知。但光是綠色就有各種不同的綠,更遑論在不同的光源與環境下會對色彩有多大的影響了。舉個例來看,這是一張湖畔樹林的照片。 在Painter中用滴管吸色後可以在色相環上看到這樣的差異。 將色相環疊在一起便可得知,同一顆樹的亮部(受光面)與陰影(非受光面)在色相上會有一定的差異,在自然光的情況下,受到陽光影響,故受光面偏暖;陰影受到湖水影響(湖水是被藍天影響,藍天是被大氣影響...),故偏向冷色。而投映到湖水上的倒影有部分也會受到湖水的影響,使得樹的倒影更往冷色走。 接下來我們看看莫內的這幅艾普特河岸的白楊樹。 一樣個別吸取了亮部、中間調、陰影及倒影的局部顏色,另這邊還吸取了反光色。在照片中反光往往不是那麼明顯,但藝術家刻意的突顯出來,可使層次更為分明。重疊色相環後也可以看到亮部與陰影的色相距離更遠了。一般來說我們在作畫時會避免使用純黑色及純白色,用偏冷的顏色取代一昧的加深黑色,也能使畫面看起來比較豐富。當然以印象派來說本就比較強調這些色彩光影的詮釋,但我們還是可以由此得知在藝術上的表現往往會使用更加誇飾的手法來呈現。 初學者在上色的時候,常常不會注意到調整色相的問題,只在同一色相中調整明度與彩度,但這樣的做法會使色彩的感覺比較無趣。 依照我們在實際照片中得到的概念,於亮面與陰影處,分別賦予不同的色相時,看起來就會比較有變化。 若是以藝術的手法來呈現,就會更加夢幻繽紛,層次也更明顯了。 這樣一來大家是不是更清楚選色的邏輯了呢?當然除了樹叢以外,其他的物件也是如此。以後選擇暗面及亮面的色彩時,記得轉動你的色相環喔!下一次就來告訴大家繪製樹叢的方法囉! 更多精采文章可至Simi.希米老師Blog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圖 : Simi 這次來介紹一下這張牡丹新娘的繪製過程,發想階段時,其實只是單純想要使用「客家花布」這個素材而已。然而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客家花布有許多元素都是牡丹花,此時突然想到2年前曾畫過的「菊花新娘」,於是「牡丹新娘」的主題便拍案底定了。說到牡丹,那艷艷的紅,令人不禁想起傳統的大紅嫁裳以及紅繡球,於是我把這些通通結合在一起,試著讓傳統的素材呈現出不同的樣態。 ^__^ 00 草圖 這是上課時亂亂畫在筆記本上的概念草草圖,我喜歡在筆記本上先勾勒出大概的形象,然後才接著進行蒐集資料、電腦完稿等動作。當然,草圖跟真正完稿的樣貌通常是會有些差距的XD 01 線稿 這次的線稿沒畫得很乾淨,有點混XD,造型與概念圖沒有太大的差異,主要是修改動作體態還有一些細節而已。一再強調的是,畫圖時必須記得隨時使用水平翻轉確認畫面是否平衡。 02 基本底色 先以平塗方式大約設定配色,因為這張是以新娘為主題,所以整體用紅色系為主,再搭配偏冷色的金以及藍色點綴。即使是紅色也並非一味使用同樣的紅,而是利用不同的色相來增加層次感。 配色底定後,將裙子上薄紗圖層的不透明度降至60%備用。 03 大致立體感 用較大筆刷繪製出約略的立體感及光影。 04 畫細 關掉參考用的線稿,接著做局部畫細的動作。 05 畫細2 大部分的細節都畫得差不多後,利用大粉彩筆增加衣服以及薄紗的材質感。 06 貼材質 選擇合適的客家花布材質貼上,圖層性質設為柔光(photoshop),不透明度75%,當然材質並不是直接貼上這麼簡單,花布的目的是為了集中目光焦點,因此不能整片都是大塊的花布,若是如此就跟阿嬤的花棉襖沒什麼兩樣了。所以我只挑了上半身及鞋子的部份做點綴,這樣一來也能讓花布很有時尚感!!而皺摺處凹進去的地方必須要畫出扭曲的效果,此時就可使用painter中變型筆刷的擠壓變形來處理。除此之外,陰影及後方的花紋必須讓它變淡且模糊,而相對地前方的紋路則清晰鮮明,這樣才能製造出有遠近感的景深效果,讓畫面更有立體感。 07 調整對比 雖然Painter的筆刷很好用,但我還是習慣在Photoshop中做顏色及對比的調整。使用【影像 / 調整 / 色階(ctrl+L)】 加強整體的對比,但要注意別將亮處拉到過亮,也可利用【影像 / 調整 / 色彩平衡(ctrl+B)】及【 影像 / 調整 / 色相飽和度 (ctrl+U)】這兩個功能處理整體或局部顏色的色調。 08 背景 由於這張圖的重點是在於服裝的部份,所以不想用太具體的背景來奪走衣服的丰采,於是打開Illustrator畫了向量花紋襯底。為了導引觀者視線,於是設定花紋顏色由上半部的暖色漸層到下半部的冷調。 09 簽名 最後簽上名字,完成XD。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文生圖Bing Image Creator教學
今年最火紅的AI究竟能做到什麼呢?能讓所有人實現幻想的即是「文生圖」,不管您是誰,那怕從來沒認真拿筆畫圖過的人,都可以產生漂亮的作品,是不是相當的讓人期待!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