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mi 在當今數位藝術的世界裡,生成式AI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它不僅改變了藝術創作的方法,更重新定義了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和技術之間的關係,然而,AI在數位藝術中的興起也帶來了爭議,尤其是關於藝術創作的真正含義。 一方面,有人認為AI的參與降低了藝術創作的人性和個人表達,質疑這樣的作品是否能被稱為「真正的藝術」,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AI為藝術界帶來了新的創作可能性,鼓勵人們拓展對藝術的傳統理解,這種技術與創意的結合,促使我們重新思考藝術的界限和創作的本質。 但在這樣的哲學思辨之前還有更務實的問題,即利用生成式AI創作時面臨的智慧財產權問題,而這又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來釐清: (1) AI開發與學習階段 (2)AI生成與利用階段 (3)AI生成物的著作權歸屬 這次就先來談談關於與生成式AI協作的產物能否受到保護的問題。 相關案例介紹 目前有幾個比較受到注目的相關案例,我們可以先從判決來看看目前世界對這個議題的態度。 Kristina Kashtanova使用Midjourney製作的漫畫《Zarya of the Dawn》:美國著作權局判定該作品的「內文、選擇、安排、協調」可獲得版權保護,但AI生成的個別圖像部分則排除保護。(參考資料) Jason M. Allen的Midjourney生成作品《Thtre dOpra Spatial》:該作品於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獲獎,但由於被認為缺乏人類作者,因此不符合版權保護資格。(參考資料) 北京互聯網法院的AI生成圖著作權糾紛案:北京互聯網法院判決指出,雖然涉案圖片是AI所「畫」,但原告作為直接選定涉案圖片的「人」,且體現出個性化表達,因此被認為是作者,享有著作權。(參考資料) 從上面三個案例中可以得知,目前普遍認為AI無法成為著作權的主體,在我國的著作權法中也規定著作人僅限於自然人或法人,這意味著如果一件作品完全由AI獨立創作,且沒有人類的創意參與,那麼這樣的作品就不會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是在當前的案例中,如果人類的參與未達到傳統著作權要求的創作程度,他們也無法獲得著作權,而且各國的標準也不盡相同,因此確定使用AI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歸屬變得相當困難。 解決方式建議 雖然沒有清楚的定義,但從目前的判決以及美國智慧財產局的「具AI產出之著作註冊指引(Copyright Registration Guidance: Works Containing Material Gener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可以了解到幾個方向: (1) 想法與表達要能達到相當的一致性 (2) 要從輸入、過程、輸出三方做綜合考量 因此提出幾個建議提供想要利用生成式AI進行協同創作的同學們參考: 保留完整創作過程證據,尤其是可以證明自己創意發想的草圖。 創作主體盡可能由自己完成,如果是由AI生成主體,那最好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不能只有顏色、對比或是細微形狀的處理,最好改到跟原圖有顯著差異。 現今提倡「以人為本的AI」,應當謹記AI為輔,以人為主的創作理念,不要被AI牽著鼻子走了。 基本上我自己還是支持利用AI協同創作的,但是利用AI創作並非單純下指令而已,創作者自身的素養還是相當重要,必須持續學習,而且目前有許多法律問題尚未釐清,大家還是要小心謹慎的使用,以免引來麻煩與爭議喔!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Simi老師 遙想多年前第一次接案時,看到合約書時的困惑與無助仍歷歷在目。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接案時簽約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合約常見陷阱、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等,希望能幫助新手設計師&插畫師在接案時保護自己的權益。 擬定合約 在接案之前,一定要先與甲方(業主)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需求和細節,並在確認雙方都有共識的情況下,再簽訂合約。如果合作的對象是稍具規模或有豐富經驗的廠商,對方通常會提供該公司的制式合約;倘若對方是個人或剛起步的小工作室,或許也會要求乙方(設計師)提供合約。由廠商提供的合約通常會傾向對他們更有利的內容,因此一定要仔細審閱,不合理之處可要求對方修改。自行擬定合約則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導致有所疏漏,此時可以找尋公版合約書,並參閱本文提供的建議來擬定。 一般來說合約中應包含: 1. 工作內容: 合約書中應明確列出本次合作的內容,包括作品的類型、規格、數量、風格以及審核方式與標準等,以免有雙方認知不同所導致的誤解,也能避免對方突然改變主意。 2. 授權範圍與方式: 業主可以如何使用產出的成果,例如:使用期限、使用方式、使用範圍,以及可否授權給第三方等。 3. 稿費收付: 合約中應明確列出金額,並約定付款方式以及時限。 4. 修改限制: 一定要清楚記載雙方在進行修改時的限制。有些人會規定限制修改次數,但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這樣做,因為即使對方因為次數規定勉強通過了,但在不夠滿意的情況下後續仍會出現許多問題。我自己常會以分階段的方式來處理,例如「草圖通過開始上色後就不得回頭調整構圖」這樣的約定方式。 5. 交稿方式: 交稿時間和方式要明確約定,甲方的審核期間也要予以規範。通常在正式完稿之前會有幾個檢核點,例如:草圖配色完稿 這樣的三個階段分別審核,通過後才進行下一個階段,此時就可以加上「乙方(設計師)交稿後,甲方必須要在三天之內回覆」以避免甲方的審核時間過長而耽誤最終截稿日期。 解密設計師接案合約,學習保護權益😆 掌握【影音製作設計師】,成為創意大師,引領潮流🎉 合約常見法律問題 1. 免責條款: 甲方可能會在合約中加入免責條款,以規避自己的責任。因此,要仔細審閱合約,確認免責條款是否合理。 2. 保密條款: 甲方可能會要求乙方保密合作內容,但要注意保密條款是否過於嚴苛,以免影響自己的工作。 3. 著作權: 每個國家的規定可能有不同之處,但是在台灣只要創作完成的那一瞬間就自動受到著作權的保護,但也因此自己要注意保留所有的創作過程,以免在需要舉證該創作為自己的作品時,沒有相關的證據可以聲明。此外,著作權分成人格權和智慧財產權,以下分別作簡單介紹。 3-1.人格權: 人格權中包括(1)公開發表權,(2)姓名表示權,(3) 同一性保持權。著作人格權的存續期間是永久的且不得轉讓,但常在合約中被限制行使,因為這可能會讓甲方在業務進行期間感到不便,但在合理的情況下通常還是有交涉的空間。 3-2.智慧財產權: 指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表權、複製權、改編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展示權、發行權、翻譯權、改編權等。在合約中要看清楚是「轉讓」還是「授權」,如果將財產權轉讓了以後就對該作品不再擁有上述權利,因此即使是「轉讓」的合約,我也會加上一條但書,即該作品可以收錄於我自己的個人作品集和網站、社群媒體上刊載,以維護自身利益。 通常牽涉到法律問題時,甲方都會在合約中約定以公司所在的法院為主,例如在台北市的公司通常都會寫上「因本契約涉訟時,甲、乙雙方同意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這樣的約定,所以後續當真遇到訴訟的話,乙方如果住在南部甚至國外就得付出很多額外的心力,因此還是盡量與業主保持良好的溝通,避免發生爭議為佳。 簽約是接案時重要的一環,因此要仔細審閱合約,確認合約內容都能保護自己的利益,並了解智慧財產權和人格權相關知識,以保護自己的權益。此外,也要注意保留所有與合作相關的文件,例如:電子郵件、溝通紀錄、草稿等,以利日後發生爭議時可作為證據,避免自身權益受損喔!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Simi老師 遙想多年前第一次接案時,看到合約書時的困惑與無助仍歷歷在目。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接案時簽約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合約常見陷阱、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等,希望能幫助新手設計師&插畫師在接案時保護自己的權益。 擬定合約 在接案之前,一定要先與甲方(業主)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需求和細節,並在確認雙方都有共識的情況下,再簽訂合約。如果合作的對象是稍具規模或有豐富經驗的廠商,對方通常會提供該公司的制式合約;倘若對方是個人或剛起步的小工作室,或許也會要求乙方(設計師)提供合約。由廠商提供的合約通常會傾向對他們更有利的內容,因此一定要仔細審閱,不合理之處可要求對方修改。自行擬定合約則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導致有所疏漏,此時可以找尋公版合約書,並參閱本文提供的建議來擬定。 一般來說合約中應包含: 1. 工作內容: 合約書中應明確列出本次合作的內容,包括作品的類型、規格、數量、風格以及審核方式與標準等,以免有雙方認知不同所導致的誤解,也能避免對方突然改變主意。 2. 授權範圍與方式: 業主可以如何使用產出的成果,例如:使用期限、使用方式、使用範圍,以及可否授權給第三方等。 3. 稿費收付: 合約中應明確列出金額,並約定付款方式以及時限。 4. 修改限制: 一定要清楚記載雙方在進行修改時的限制。有些人會規定限制修改次數,但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這樣做,因為即使對方因為次數規定勉強通過了,但在不夠滿意的情況下後續仍會出現許多問題。我自己常會以分階段的方式來處理,例如「草圖通過開始上色後就不得回頭調整構圖」這樣的約定方式。 5. 交稿方式: 交稿時間和方式要明確約定,甲方的審核期間也要予以規範。通常在正式完稿之前會有幾個檢核點,例如:草圖-配色-完稿 這樣的三個階段分別審核,通過後才進行下一個階段,此時就可以加上「乙方(設計師)交稿後,甲方必須要在三天之內回覆」以避免甲方的審核時間過長而耽誤最終截稿日期。 掌握設計合約機制,創意獲得保障,Illustrator 商業形象設計課程助你成為自主權保護專家💖 合約常見法律問題 1. 免責條款: 甲方可能會在合約中加入免責條款,以規避自己的責任。因此,要仔細審閱合約,確認免責條款是否合理。 2. 保密條款: 甲方可能會要求乙方保密合作內容,但要注意保密條款是否過於嚴苛,以免影響自己的工作。 3. 著作權: 每個國家的規定可能有不同之處,但是在台灣只要創作完成的那一瞬間就自動受到著作權的保護,但也因此自己要注意保留所有的創作過程,以免在需要舉證該創作為自己的作品時,沒有相關的證據可以聲明。此外,著作權分成人格權和智慧財產權,以下分別作簡單介紹。 ◼ 人格權: 人格權中包括(1)公開發表權,(2)姓名表示權,(3) 同一性保持權。著作人格權的存續期間是永久的且不得轉讓,但常在合約中被限制行使,因為這可能會讓甲方在業務進行期間感到不便,但在合理的情況下通常還是有交涉的空間。 ◼智慧財產權: 指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表權、複製權、改編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展示權、發行權、翻譯權、改編權等。在合約中要看清楚是「轉讓」還是「授權」,如果將財產權轉讓了以後就對該作品不再擁有上述權利,因此即使是「轉讓」的合約,我也會加上一條但書,即該作品可以收錄於我自己的個人作品集和網站、社群媒體上刊載,以維護自身利益。 通常牽涉到法律問題時,甲方都會在合約中約定以公司所在的法院為主,例如在台北市的公司通常都會寫上「因本契約涉訟時,甲、乙雙方同意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這樣的約定,所以後續當真遇到訴訟的話,乙方如果住在南部甚至國外就得付出很多額外的心力,因此還是盡量與業主保持良好的溝通,避免發生爭議為佳。 簽約是接案時重要的一環,因此要仔細審閱合約,確認合約內容都能保護自己的利益,並了解智慧財產權和人格權相關知識,以保護自己的權益。此外,也要注意保留所有與合作相關的文件,例如:電子郵件、溝通紀錄、草稿等,以利日後發生爭議時可作為證據,避免自身權益受損喔!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Simi老師 隨著科技的發展,AI技術已經在遊戲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許多遊戲開發商已經開始大量採用AI技術來優化遊戲的製作流程,然而這一趨勢也帶來了不少爭議。有些遊戲廠商公開徵求AI設計師的行為引起了議論,但事實上據我所知,有不少遊戲公司已經默默地採用了AI技術。 在遊戲產業中,美術是遊戲製作的核心環節。從角色設計、場景建構到特效製作,每一步都需要藝術家的精湛技巧和無窮創意,需要的人力資源更是不在話下,美術人員的人數需求大概在整個開發團隊的一半以上。但是遊戲美術是建立在商業架構下,資本的作用不容忽視。為了達到更高的利潤和市場競爭力,遊戲公司必須不斷尋找更高效的開發方式,而AI技術正是其中的一個答案。 早在2022年底生成式AI的崛起之前,許多學術論文已經開始探討了如何使用AI提高美術的生產效率。例如由Alibaba 集團研究發表的一篇論文《A Co-creation Interaction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Intelligent Design System》(Yang等, 2022),就已經試圖利用GAN(目前流行的擴散模糊技術之前主要的生成技術)來生成場景圖,在該論文中提及的一些限制,如難以生成房屋這類具有特定形狀的物體等,都已經在最新的技術中取得突破。也由此可知,大型集團在此之前就已經試圖採取AI來增加開發效率,這正是因為相對於其他藝術形式,遊戲的商業屬性更為明顯之故,這也意味著AI在遊戲產業中的角色將更加重要。 現今 AI工具層出不窮,你是不是也感到不知從何下手?🤔 遊戲美術設計師幫你整理了遊戲上可以怎麼結合 AI工具,快點進來看看吧! 在去年的此時,生成式AI還無法好地融入在工作流程中,但不過短短數月,各種生成式AI的相關衍生工具已成為遊戲設計師的強大支援。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有談過利用Stable Diffusion及MidJourney的一些插畫創作模式,MidJourney提供了一種便捷且高質感的生成圖像方式,然而Stable Diffusion其開源的性質使得許多開發者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應用,更是為遊戲美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Stable Diffusion中的外掛「ControlNet」讓設計師可以快速生成同一個角色的正面、側面和背面的三視圖設定(近期這個外掛在動畫生成的發展也越來越精湛),如果再搭配特定的角色模型,真的可以大幅加速美術設定的工作速度。或是Blender中同樣基於Stable Diffusion快速生成材質的外掛,在處理3D遊戲中大量場景的模型時會是相當省時省力的選擇。 儘管如此,公眾對於生成式AI的擔憂仍然存在;許多人擔心,隨著AI的廣泛應用,繪圖工作者的工作機會將會受到威脅,不只是美術,音樂、配音等產業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衝擊。但從遊戲產業中大量的加班以及低薪環境來看,這或許會是一種解方;但是我們必須建構更好的AI使用環境,以期這樣的技術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創作輔助環境,而非另一種剝削。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Simi 之前跟大家介紹了一些利用生成式AI共思與共創的方式,這次以實際案例來更進一步介紹生成式AI用於藝術指導與設計師的垂直溝通。 這個案例是我目前在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博士班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的計畫案:將生成式AI導入設計思考工作坊的宣傳視覺設計。跟以往教學比較不同的是,本作之主要規劃與視覺指導是我,而實際執行的設計師是碩士班的林家嫺,使用的AI工具則為Midjourney V5.0。 執行的流程為:確定核心思想與標題 ▶ 資料蒐集與概念發想 ▶ 素材製作與草稿編排 ▶ 迭代完稿 1. 確定核心思想與標題 工作坊的名稱為「未來設計實驗室:點燃AI 與設計的創意火花」,因此希望視覺上可以呈現出AI與人類的創意交錯,即人與AI的融合/交流/共創 這樣的精神。 傳達的方式有很多,可利用物件、符號,也可以利用色彩來處理。 2. 資料蒐集與概念發想 設計師首先在Pinterest蒐集了一些資料,並發展出一些關鍵字:合作共構、AI、不確定性、電鍍材質。 以上的資料與關鍵字沒有甚麼問題,不過提出的概念草圖的只顧及科技性,例如以機器人借代AI、較無機質感的色調等,始終缺乏了一些人性與科技撞擊的味道。 3. 素材製作與草稿編排 在我發現口頭溝通無法很好的改善這個問題之後,決定直接做一些示範。由於我在計畫中擔任更核心的位置,沒有辦法花費太多時間在外圍的視覺,因此我在公車上用ipad火速撇了一下草稿,再試著交由Midjourney來通靈我的想法。 首先將草圖利用Midjourney的 /descibe 的指令生成prompt,再用 /imagine生成圖像,但是通靈的結果還是不夠精確,微調了prompt之後生成的結果比較能呈現我想表達的概念:以暖色調呈現人的創意與想像,竄入以冷色為基底的機器人之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 首創融合ChatGPT AI協作課程:數位行銷設計🌟 👉🏻現在只要結合AI工具就能運用在海報設計 / 商業形象/社群短影音/視覺行銷🤩 藉由提供Midjourney生成的圖像與Prompt加上口頭說明後,設計師更能理解如何表現核心思想,於是重新提出三個提案,並從中挑選比較合適的元素往下延伸。 4. 迭代完稿 在完稿的方向達成共識後,將選出的草稿版本進行迭代修整至完稿程度。 在這個案例中,我希望設計師能夠在符合核心思想的前提下盡量發揮自己的想法,使用AI來輔助說明不會耗費我太多時間,設計師在知道這是AI生成的圖像後,也不會有需要完全遵循視覺方向的壓力,可以從中體會出我想要他理解的意念核心,再轉化為新的視覺樣貌,提供藝術指導與設計師之間一種新型態的溝通方式。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文生圖Bing Image Creator教學
今年最火紅的AI究竟能做到什麼呢?能讓所有人實現幻想的即是「文生圖」,不管您是誰,那怕從來沒認真拿筆畫圖過的人,都可以產生漂亮的作品,是不是相當的讓人期待!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