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Pexels 文 / Shannon Lai 之前趁著年假把前陣子在Netflix熱播,網路好評不斷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追完,不同於劇情緊張的燒腦劇,看似有點平淡的劇情,卻深深擊中觀眾的心,除了男女主角深刻的感情堆疊,讓許多劇迷紛紛入坑,劇中崔雄(崔宇植飾演)與國延秀(金多美飾演)面對生活截然不同的看法也受到大家熱烈討論,特別是崔雄軟爛的人生態度,真的道出許多上班族的心聲啊,每天辛辛苦苦上班,為何人生要過得這麼累呢? 劇情描述男女主角因十年前高中時代所拍攝的紀錄片,在網路引爆話題,讓兩人有了再次回到鏡頭前的契機。面對過去複雜微妙的感情,曾經的全校第一與全校最後一名,他們是如何成長,就讓我們來看看兩人的生存之道吧! 生存之道1:最好的防守方式是逃跑 從幼稚園開始,崔雄即領悟出「逃跑」的生存之道,他說:「《孫子兵法》裡有一句話『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我不認同,我認為最好的防守是『逃跑』。」這段話充分表現出崔雄從小就與世無爭的人生觀,但是看似不思進取的人生態度,他卻有自己另一番的解釋。 當身邊出現針鋒相對的狀況,你會選擇進攻還是防守呢?每次和人吵架時,崔雄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逃跑,等彼此冷卻過熱的情緒,再坐下談和。無論是生活或是職場上總有和別人立場對立的時侯,如果無法讓雙方冷靜下來好好溝通,找出解決之道,也只會換來兩敗俱傷的結果,所以崔雄得到的結論就是:「我選擇逃跑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合理的決定。」 生存之道2:早起的鳥兒只是累得比別人快而已 劇中崔雄與國延秀兩人的生活態度就是對照組,不同於勤奮努力,凡事盡善盡美的延秀,個性不太積極,喜歡順其自然的崔雄,完全不能明白延秀為什麼要讓自己過得這麼累,對他來說:「早起的鳥兒只是累得比別人快而已。」懶洋洋的一句話,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錯,忙碌的職場社會已經讓人夠累了,何必還要對自己步步進逼,放慢腳步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也不一定。 生存之道3:奮力掙扎地活著不太適合我 而這樣看似無所追求的崔雄,面對老師問他為何這麼沒有野心,他也坦誠地回答:「對,奮力掙扎地活著不太適合我。」汲汲營營是一種生存方式,安穩度日當然也是,野心雖然能促使我們積極進取,但過多地追逐卻也會讓人疲於奔命。 而且崔雄並非沒有目標,他只是選擇了專心一致地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最後事實也證明了兩耳不聽窗外事,全心專注在自己的喜好上,一樣能獲得成功。 生存之道4:別人不理解又怎樣?只要你了解自己就行 劇裡崔雄的忠實粉絲NJ,雖然在演藝圈擁有超高人氣,卻因為在意大眾的眼光,而過得壓抑,NJ問道:「為什麼大家無法理解我呢?為什麼要對我妄下定論呢?」一堆不認識NJ的人,擅自對她加以評論。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因為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而過得不開心?那麼就一起來聽聽崔雄的見解吧! 他告訴NJ:「妳不用努力讓人理解,妳沒必要被別人理解,不理解又怎樣?就讓他們去看、去信他們相信的,只要妳了解自己就行,那也不簡單耶!」要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實在太困難,只要能讓自己問心無愧就已經很棒了,就是這樣善解人意的崔雄,才會讓NJ對他深深著迷吧! 生存之道5:讓人生看起來黯淡無光的只有自己 腳步快速的現代社會,無形中讓人漸漸變得冷漠,每個人都成了孤單個體,以為自己被所有人拋棄,卻忽略了在不經意間,我們也收到了許多人的善意。 不同於隨性自在的崔雄,一路走來戰戰兢兢的延秀,回首過去才明白:「我發現我的生活一直是這樣,本來我都以為自己是孤軍奮戰,但其實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我一直以為我的人生不值一提,但其實很多時候都很精彩,讓我的人生看起來黯淡無光的好像只有我一個。」 無論是給予信任一起創業的前輩,還是從大學一路相伴的好朋友率伊,延秀才發現自己的人生早已閃閃發光。當生活一路往前衝的時候,別忘了停下看看,其實早已走在繁花路上的你,有著繁花相伴,並不像你以為的那樣孤單。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那年,我們的夏天》人生的5個生存之道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Photo credit:Pexels 文 / Shannon Lai 隨著春節九天連假結束,返回辦公室的日子到來,那些散漫的心緒都該收拾起來了。在即將開展的新年度裡,如果想要有個朝氣蓬勃的好開端,那麼就打起精神做好以下這些準備吧。 主動出擊!讓主管留下好印象 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之初若能讓上司留下好印象,新的一年肯定是順風順水。試著主動與主管討論年度工作規劃,這樣既能展現自己的企圖心,工作方面也能旁敲側擊公司今年的領導方向,要是能把握機會拔得頭籌,想要更上層樓又有何難? 當然,要主動出擊與上司溝通,事先要全面了解對方的性格、脾氣及處事風格,假如主管是實際派,那談論過程中最好直接切入主題,舉出數據、實證,有邏輯地帶出重點,切勿用空泛不實的言論誇誇其談。 又或者像我公司裡的一位主管,人雖然很熱心也很願意幫忙同事,但個性急躁,尤其不喜別人與他意見相左,所以和這位主管談論工作時,與其直接說出不同的意見,不如先順著他的話說,接著再說出自己的看法作為參考,這樣通常會提升對方的接受度。 休假模式OFF,上班模式ON 年假期間整個人鬆懈下來,暫時遠離繁忙的辦公室,每天不是吃吃喝喝出外走春,就是窩在家裡追劇、打遊戲,但是這樣悠閒的休假模式要暫時關閉了。因為我們即將返回工作崗位:早晨還沒睡醒就匆匆忙忙趕公車、趕捷運,塞在上班車陣中,一邊擔心遲到,一邊滑著手機瀏覽那些無關緊要的動態,在公司轉角快速買杯咖啡,讓混沌的腦袋醒一醒這樣的日子即將重新回來。懶散一陣的腦袋,容易犯糊塗,所以開工一定要盡快切回上班模式,提醒自己上緊發條,避免鑄下大錯。 Photo credit:Pexels 開工儀式感:收拾辦公桌 若是沒在年前大掃除時將辦公室整理好,那就趁著這次開工,好好收拾下自己的辦工環境,來場斷捨離,把那些無用的雜物都清理掉吧。 新的一年就是要有一個清新爽朗的新氣象,而乾淨整齊的辦公桌,通常也會讓主管對你的印象加分,因為透過一個人的辦公環境,就足以明白他平日的工作狀態。試想如果一個人的辦公環境亂七八糟,光是要找份文件都找不到,別說其工作效率,更遑論他的工作成果。當然,整理好的辦公桌需要好好維持,否則一下就前功盡棄,這部分只要把握幾個大方向就好: 1. 物歸原位 每次使用完的東西都放回原處,最好能在每天下班前,將辦公桌整理一遍,這樣一個簡單的小習慣,能讓你清楚知道每樣物品擺放的位置,將重要文件分門別類收好,就不怕浪費時間在那找不到東西了。 2. 桌上只放必要的物品 辦公桌面有限,建議只放每天必需品,以及近期在處理的文件,那些只有在特定時候,或是久久才會拿出來一次的物品,還是都收起來吧。 3. 定期清理 一些逾期文件,不需要使用的物品都要記得定期清理,定時地整理桌面,也代表隨時審視自己的工作狀態,掌握當下的工作進度。 Photo credit:Pexels 積極向上,訂定今年目標 一年之初正是最有衝勁的時候,不妨給自己訂定一些新的目標,畢竟待在同個職位久了,難免會對手上的工作感到枯燥乏味,這時就很容易因為敷衍而犯下錯誤。如果有了努力的方向,有追逐的目標,日子自然就不會無聊,另外也能讓公司看到你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待做出一些新的成績,除了自己有成就感,也能得到別人的青睞。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迎接開工儀式感,上班模式ON!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Photo credit:Pexels 文、Shannon Lai 辦公室裡同事間難免會相約下班後聚餐,但不同於朋友間的小聚那樣讓人放鬆,職場上不少人視這樣的聚會為上班時間的延長,繃緊神經就怕不小心在杯觥交錯間就說錯話、做錯事。 而隨著年底到來,不少公司開始籌辦尾牙春酒活動,同事邀約尚且可以推託,但由公司主辦的聚會怎好拒絕,真是令人傷腦筋 察言觀色的交際能力 雖然同事聚會難以避免交際應酬,卻也是一種人際脈絡的延伸,不僅增進同事之間的情誼,還能累積自己的競爭優勢。聚會上考驗的其實就是察言觀色的本事,這裡不是要人一味地去迎合大眾,而是包含了細心觀察周遭人的想法,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回饋,透過這些相處除了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好感,也會讓自己更容易融入團體之中。 這樣洞察人心的技能不僅是在職場上,在生活中與他人的人際往來也同樣重要,所以不如將這樣的聚會視為練習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下次再收到這樣邀請,先別急著排斥。若是真的遇到不喜歡的邀約也無需勉強,可以委婉表示自己下班已有安排,下次找機會再邀大家一起來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這樣既不會顯得拒人於千里之外,也讓自己親近大家一些。 Photo credit:Pexels 參與聚餐的眉眉角角 當然,如果遇到這類公司舉辦的尾牙春酒活動,躲不掉也別擔心,畢竟與會者眾多,只要記著幾個準則,絕對能開開心心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 時間觀念 無論是公司聚餐或是同事相約,切記不能遲到,千萬要守時要有時間觀念,給大家留下好印象。別擔心太早到,一個人會尷尬無聊,沒有開始吃飯之前,可以先跟同事聊聊天,除了增加對彼此的了解,也能拉近和大家的距離。要是有相熟的同事,座位想坐在一起,那更要提早抵達,才能早早卡位。 言語措辭 倘若是職場新鮮人,可以在入座後,先觀察一下其他同事的互動,看看公司裡的主管和下屬間的相處模式是怎麼樣的,假若是上下階級分明的那種關係,就少說多聽;如果是比較輕鬆融洽的,就可以表現得活潑一些,和大家多聊聊天。但要是在餐桌上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時,建議最好別多說,保持笑容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因為怕冷場就亂說話,都說言多必失,沉默也比你說錯話要來得好。 餐桌禮儀 餐桌上謹記老闆或主管發言的時候,要安靜地聽他們講完話,別顧著吃東西、低頭滑手機,也別在席間走來走去,若需要跟上司敬酒,記得自己的杯子要拿得比上司的杯子低一些以示尊敬。飯局上也可以主動承擔一些照料其他人的小事,諸如泡茶倒水,幫忙分菜,叫服務員收拾殘局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無形間都能增加同事對你的好感度。 Photo credit:Pexels 說穿了聚會上考驗的就是應變能力,面對那些出其不意的狀況只能自己隨機應變,但這同時也是很好的一個機會,讓你可以擺脫沉悶的辦公室,和同事有不同的交流。聚會上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刻意做作討好其他人,更不要為了工作,去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下班後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就讓自己放鬆一下和大家去吃吃喝喝吧!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4大不可不知的職場聚餐眉角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Photo credit:Pexels 文、Shannon Lai 工作本就參雜了各種酸甜苦辣,當你對一份工作的不喜歡多於喜歡太多,就會忍不住懷疑是否該繼續留在公司,或者換個地方重新開始。決定轉換跑道除了需要勇氣,也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更包含了對未來的規劃和安排,這些都是踏入下個階段前要仔細思量的。 釐清原因,你真的想離職嗎? 歲末將至,有人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年後的轉職計畫,可是你真的已經理解自己想過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嗎?又或者說要換環境,其實是想逃離現況?想離職的原因千百種,重點是你真的已經想清楚自己選擇離去的原因,而這原因會因為你的離去得到緩解,還是換個地方繼續束手無策? 年初家族聚餐時,席間聽到表妹打算離開待了四年的公司,細問才知道,原來公司剛經歷一波人事異動,原本的主管轉調其他單位,新上任的主管與她處處不和,表妹覺得自己總被挑錯找麻煩,身心疲憊下萌生退意。下半年疫情趨緩後,許久未見的家人們又得以相聚,以為表妹應當已經轉職,未料她仍待在原本的公司 表妹說她後來想通了,討人厭的同事確實很影響上班心情,但真的要因此離開打拼許久的公司,又讓她心裡五味雜陳反正討厭的同事也不見得會一直相處,同事間來來去去,總不能每次都以離職來解決不喜歡的人際關係,她選擇了調整心態來面對不喜歡的職場環境。 Photo credit:Pexels 擬好計畫,轉職一路順暢 當釐清自己想離職的原因,確定要離職,接下來就需要評估自己將會遇到的狀況及風險。作為一個成熟的上班族,轉職不是意氣用事,是經過冷靜思考過才做出的決定。像是有些轉職,等於從頭開始,其中肯定伴隨著許多困難和不確定,都需要從長計議。 比如說是跨領域的轉換跑道,自己是否具有優勢?以及必須具備的作業能力自己有嗎?如果沒有的話是不是要再去進修、安排課程?又或者在準備轉職的空窗期裡,財務上是否會出現缺口,總不能這時回頭當啃老族,就算真的需要家人援助,也要先取得家人的支持跟諒解,一切都需要提早計劃。 重燃熱情,發展第二事業 如果覺得自己不適合現在的工作崗位,除了離職,發展第二事業也是一個選項。許多人想離職不見得是遇到職場鬥爭這類外在的因素,純粹就是一個地方待久了,熱情散去後就沒了繼續向前的動力。世上沒有完美的職務,要找到各方面都喜歡的工作太不實際,因此不要設下無法企及的求職目標,建議把門檻稍稍降低,找喜歡大過於討厭的工作就好。 像是很多人都想找符合興趣的工作,但是當興趣真的變成了工作,就很難保持原本的純粹,而會添加許多壓力。不如就找一個雖然不是完全喜歡,但你做起來游刃有餘的職務,多餘的精力就可以全部拿來經營自己的興趣,發展出斜槓人生。如此既能慢慢摸索,如何讓興趣產生價值,開創新收入,另一方面也可在單調乏味的日常工作中,調劑身心找到生活的意義。 Photo credit:Pexels 離開也要好好說再見 面對不喜歡的職場,離開或者留下沒有絕對的答案,重要的是選擇一個讓自己身心更平衡,更靠近理想中的生活。決定離開時,無論是提攜過你的前輩,幫助過你的主管,甚至是處處惹你不快的同事,記住好好說再見,和大家好聚好散,他日若再見你們依舊是並肩作戰的好隊友。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年底轉職潮!4個換工作前不該犯的錯誤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Photo credit:Pexels 文、Shannon Lai 前陣子在眾人熱淚及不捨中播畢的《俗女養成記2》,再次刮起一股「俗女」炫風,觀眾每週跟著大小嘉玲一同走過那些你我或許也曾經歷過的人生關卡,讓人不只周周準時收看,把全劇追完,還把之前看過的《俗女1》再找出來重看一遍,可見對此劇的著迷。 在第一季播出時,導演嚴藝文在一篇專訪曾說過:「《俗女養成記》不是勵志故事,也不想講什麼大道理。這比較像是一個和自己和解的故事,就是你可以跟那個不成材的自己和解,跟她握個手說:好了沒關係,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於是,這樣一個真實面對自己不完美的陳嘉玲,深深吸引住大家,因為那樣的人生徬徨我們都曾有過。 社會框架下的負面標籤:大齡、失業、失婚 在第一季39歲的嘉玲在前男友婚宴上,周遭朋友都已成家立業,在宴席上談婚姻、談小孩,「一事無成」的嘉玲在桌上顯得格格不入,同桌友人更是道出「女生就算沒工作,也要有家庭!」的說詞。 在華人社會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又當如何如何將每個人在每一個時間點都配置好任務,若是無法達成,身上就會立刻被貼上負面標籤,向世人詔告你是這社會的魯蛇(loser)。 而面對「負面標籤」這樣的恐慌,不用四十才有感,相信要奔赴三十的你也會深有體悟,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漸漸不再有犯錯機會,如劇中說的:「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喝醉酒是可憐!」而《俗女養成記》即是一個告訴我們面對社會貼上的種種「負面標籤」,我們可以怎樣跟他共處的故事。 Photo credit:Pexels 別再隨便拉警報,自己嚇自己 當陳嘉玲決定掙脫社會框架,決定辭職也跟前男友取消婚約,追尋內心渴望已久的自由及做回自己後,首先就是先撞得頭破血流。在面試新工作的時候,面試官即給嘉玲致命的一擊:「我們也很尷尬,說妳年輕又不夠年輕,說資深也還不夠資深,妳願意跟那些年輕人一樣,一個月3萬5,假裝妳今年是25歲嗎?」 那些明明對自己工作有諸多抱怨,最後仍是妥協留下的人,都和最初的嘉玲一樣,即使在職場備受打壓,也不敢輕易離職,就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可是就像劇中嘉玲從小就害怕的「鬼屋」最後卻成了她最愛的家,許多事情因為貼上標籤,所以我們就自己嚇自己,還沒做就先喪失自信,以嘉玲的故事來說,她放棄台北的一切,回到家鄉買房、從事她有興趣的英文導遊工作、身邊還有一路陪伴她的青梅竹馬,又何嘗不是活成另一種別人嚮往的生活。 都去做吧!別什麼都沒做就已經老了 《俗女2》裡嘉玲的爸爸突然生病倒下,才感嘆道:「年輕的時候,爸爸想做的事情好多好多卻都沒做,想說還有時間慢慢來,怎麼知道時間一下就過了,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做就老了,身體也撐不住!」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你有認真想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還是任憑那些想法在腦海中劃過去,反正人生還長,不急著探究這些?然後,到了有一天,你突然驚覺時間已流逝這麼多,想抓住什麼才發現自己沒時間了。嘉玲也一樣,可是她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己,努力開拓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勇敢做出每個符合自己心意的決定。所以別再猶豫,都去做吧,別什麼都沒做就已經老了! Photo credit:Pexels 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吧 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無缺,好比一路以「淑女」之姿長大的表姐育萱,人前看似光鮮亮麗的貴婦形象,背後是被先生家暴的無助太太。沒有人是無懈可擊的,接納自己的不成材,拋開那些因世俗眼光而生的執著,你可以妥協一點點。這樣的妥協不是要你消極的「撤退」而是積極的「轉進」,是「轉個身繼續向前進」的意思,如果人生領土有塊被佔領了,沒關係,你可以轉身再去搶佔另一塊。 追完兩季的劇集,還是最喜歡《俗女養成記》第一季劇末,嘉玲說的那段話:「親愛的陳嘉玲,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 我們都該向陳嘉玲一樣,練習坦然面對自我,接受自己的渺小脆弱,做出的每個決定不是因為要討好誰,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人生裡已經太多的現實和殘酷,別再賭氣和為難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吧! 文章轉自菜鳥救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為:跟著嘉玲一同走過的那些人生關卡,4個出社會被貼上的殘酷標籤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LccnetTaiwan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如何利用AI🤖輔助人類發散收斂?
最近看到一則網路迷因:「人類期待AI洗衣掃地,我們就能寫詩畫畫,而現在卻是AI在寫詩畫畫,人類在洗衣掃地」。令人莞爾又諷刺,但這是誤解人類與AI應有的相處模式...
本網站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欲了解詳情,請參閱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