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成電腦設計好文分享:表單不單純—深究
文、00nyrhtak
前幾天幫朋友的研究專題做了小小的設計,他給了我一份html,我負責編寫一份css(必須說少了css的html就像素顏的女生啊)專題內容是一張表單,後來我發現即使只是一張表單,裡面也有不少元素。剛好利用這個機會來好好研究一下button、input、form。
毫無反應,就只是一張很陽春的表單
▍button
W3school上關於button的介紹:button tag、button CSS
Buttons Guidelines: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Material Design
按鈕在交互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集結了三大要素顏色(Color)、字體(Typography)、圖標(Iconography)。
► Button UX Design: Best Practices, Types and States
作者在文章中介紹各種按鈕的形式和狀態。以下擷取文章重點:
1. 把按鈕做得像個按鈕(妥善運用尺寸、形狀、顏色)。
2. 注意按鈕的位置和順序。
3. 為按鈕選擇一個適當的標籤(label),說明這個按鈕按下去之後會執行的動作(刪除、送出⋯⋯),或者指向的頁面(更多商品⋯⋯)。
錯用標籤(label)的範例。使用者無法預期點下「你可靠的戰略夥伴」按鈕時會發生的事(參考網站)
4. 若要將按鈕作為「Call to Action」,更要特別注意設計。
延伸閱讀:
什麼是 Call To Action?優化轉換率的基礎知識。
如何提高 Call to Action的效能?
Call to Action 按鈕的最佳實踐與技巧。
文章提到的按鈕形式:
1. Raised Button
2. Flat Button
3. Toggle Button
4. Ghost Button
5. Floating Action Button
作者建議將Ghost Button作為次要按鈕,以凸顯作為CTA的主要按鈕(參考網站)
延伸閱讀:
Ghost Buttons in UX Design
Radio Buttons in UX Design
Icons as Part of an Awesome User Experience
文章提到的按鈕狀態:
1. Normal State
2. Focused State
3. Pressed State
4. Inactive State
使用者移入按鈕時獲得良好的視覺回饋(參考網站)
主要/次要按鈕
下列文章提出設計主要和次要(和其他按鈕時)應注意的要點和技巧。
► Primary Secondary Action Buttons
► Buttons in Design Systems
在Sketch中靈活設計按鈕
下列文章提供很多在Sketch中設計按鈕的技巧,以及如何巧妙運用Symbol特性,製作出一套按鈕。
► A Better Way to Make Buttons in Sketch
► The anatomy of a button in Sketch
► More Flexibility with Buttons in Sketch
►Sketch Hacks Series 01:打造一應萬變的神奇按鈕(Magic Button)
延伸閱讀:
Sketch symbol best practices
▍input
W3school上關於input的介紹:input tag、input types、input attributes
►Design Better Input Fields
這篇文章著重於input的樣式設計,以下擷取文章重點:
1. input需要有清楚的輸入區域。
2. input的寬度要配合內容做調整。
3. input的結構要配合內容做調整。
作者另外特別提到placeholder的使用。為了不要造成使用者混淆,要避免以下三種情況:
1. 把placeholder作為標籤。
2. 把placeholder作為輸入範例。
3. 把placeholder作為提示文字。
作者最後的結論是希望大家在表單設計中可以減少placeholder的使用,文中的參考文章也早在2014年就提到,錯誤的placeholder使用會降低表單的易用性。
錯用placeholder的範例。若使用者需再次確認輸入內容性質必須先刪除輸入的資訊(參考網站)
延伸閱讀:
Alternatives to Placeholder Text
▍form
W3school上關於form的介紹:form tag、forms、form elements
表單是使用者和你的網站/app的對話方式
►Designing More Efficient Forms: Structure, Inputs, Labels and Actions
作者提出表單的五個主要組成要素,以下擷取文章重點:
1. 表單結構(form structure)
問題的必要性。
問題的順序是否符合邏輯。
將相同性質的問題做群組化。
單欄式設計你的表單。
2. 輸入區域(input fields)
簡化輸入區域的數量。
清楚區分必填和選填問題。
注意設立的預設值是否為大多數人會選填的選項。
(電腦版限定)讓使用者可以只利用鍵盤的tab鍵就完成一份表單。
(電腦版限定)滑鼠點擊輸入區域時有提示性的視覺效果。
(手機版限定)鍵盤配合輸入區域性質做變化(輸入號碼時變換為數字鍵盤)。
滑鼠點擊輸入區域時,左側的圖標會變色(參考網站)
3. 區域標籤(field labels)
簡短敘述輸入區域的內容性質(「您的姓名是」可以簡化為「姓名」即可)。
不要都用大寫英文(「PASSWORD」跟「Password」相比,前者難以閱讀)。
區域標籤對齊方式(建議放置在輸入區域上方或是靠左側對齊)。
不要將所有的區域標籤以placeholder的方式呈現。
左側表單區域標籤放置在輸入區域上方。右側表單區域標籤在輸入區域左側靠左側對齊。(參考網站)
延伸閱讀:
Label Placement on Forms
4. 功能按鈕(action buttons)
請回到文章開頭參照button的部分。
5. 回饋(feedback)
向使用者說明表單有成功提交,或是提交失敗。
針對以上的五個主要組成要素,下列文章提供正確和錯誤的實例分享:
►Design Better Forms
若表單有不少提示性文字或訊息(額外補充資訊),可以參照這篇文章:
► Designing More Efficient Forms: Assistance and Validation
若是要設計國際化表單,格式該如何做變換,可以參照這篇文章:
► Form Internationalization Techniques
以上是我對button、input、form的相關資訊做的整理,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設計出一份能和使用者進行良好溝通的表單。有任何想法都歡迎跟我分享噢!
文章轉載自「Medium」,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原文為:表單不單純深究
痞客邦Blog:http://lccnetvip.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